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华尔街科技眼 出处:二牛网 2025-02-10 20:29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交织的背景下,精准理解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已然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华尔街科技眼经过悉心筛选,精心挑选出十本极具价值的著作。这些书籍广泛涉猎商业、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重要领域,重点聚焦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供应链格局演变以及技术变革趋势,同时引入美国和日本的相关经验与案例作为参考,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全球经济格局的动态变化。在语言版本上,大部分为中文书籍或中文译本,少部分为英文原著,旨在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全面洞察。它们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力求为读者提供洞见未来发展方向的智慧源泉,以及应对复杂多变局势的有效方法。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在新技术浪潮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产业变革路径,同时涵盖财富管理、供应链韧性提升、虚拟资本运作以及资产配置优化等一系列关键议题,全方位地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全面、系统的思考框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视角与实用的思考工具,助力读者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做出明智决策。

一、《商业AI完全指南》A Complete Guide to AI for Business (Liam Caton)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Working long hours isn't the same as being productive. We live in a day when it is all about working smarter, faster, and more effectively, thanks to all the technologies we have at our disposal."

“长时间工作并不等同于高效率。我们生活在一个依靠我们掌握的所有技术,更智能、更快、更高效地工作的时代。”—— Liam Caton

关键词:人工智能、商业、创新

2024 年,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科技狂潮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球,这股浪潮迅速且深刻地重塑着各个领域的面貌与格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领域该如何顺势而为,紧紧跟上并有效应对这一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发展趋势,已然成为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道关键命题。有一本极具价值的著作,聚焦于这一热点话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问题。

该书内容丰富且全面,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知识入手,为读者搭建起理解这一前沿技术的知识框架,让读者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和运行机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书中还列举了大量不同行业的应用实例,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更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与创新活力。同时,本书还详细阐述了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自身运营体系的方法与策略,从技术选型、团队组建到项目实施,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实用的操作指南。

书中着重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此外,针对社会上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常见误解,如 “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类” 这一观点,该书也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书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其目的是辅助人类工作,而非取代人类。人类的创造力、情感理解能力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才是推动商业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

作为实用指南,该书为企业提供将 AI 融入业务的实操步骤与方法。第一步,精准识别业务中需借助 AI 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应用方向。第二步,深入了解 AI 解决方案的价值,科学衡量其对投资回报率(ROI)的潜在影响,确保投入产出率最大化。

作者特别提醒商业领袖,推进 AI 项目要谨慎务实、从小处着手,切勿急于求成、一次性大规模实施过多 AI 功能。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实际上,DeepSeek-R1的诞生,有力佐证了书中所提建议的正确性。这表明构建大模型与 AI,不应盲目追求全面与庞大,而是要依据实际问题,探寻最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开年最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印证了该书中建议的合理性与前瞻性。这也正是《科技眼·看世界》推荐此书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重组与突破》(黄奇帆 )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改革是体制、机制、制度的重组,重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改革与重组异曲同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黄奇帆

关键词:改革、中国发展

《重组与突破》的作者黄奇帆,曾担任重庆市市长一职,现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在这部著作里,他系统且深入地阐述了重组思维在企业成长和行业进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有效防范风险以及积极推动改革创新等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且极具启发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 重组思维。书中以丰富详实的真实案例作为有力支撑,案例覆盖企业重组、行业重组、金融改革、土地管理、教育发展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等多个重要领域,生动地再现了在中国社会资源配置进程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尤其着重展现了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类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投资类企业、金融企业、国有工商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中国当下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本书所倡导的重组思维,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发展路径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所提倡的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推动改革创新的理念,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言,具备独特且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由黄奇帆所著的《重组与突破》,凭借系统阐述的重组思维及丰富真实案例,在多领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了解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具有关键现实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

三、《供应链攻防战》(林雪萍)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动物的每一次蜕皮,就意味着肌体重获新生。这是一个生命与外界交换能量并获取更大自由的方式。对于供应链而言,一个国家整体供应链的焕新,意味着新生代充满了机会。”——林雪萍

关键词:贸易、供应链、制造业

2024年,全球政治和贸易格局动荡,脱钩、关税等冲击来袭。中国制造的供应链韧性是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供应链攻防战》一书从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供应链的韧性。

上篇 “变局” 主要讲述了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大分流,跨国公司开始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地。而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如低成本和高效的供应链,正在逐渐被削弱。

下篇 “攻防” 提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应该采取的攻防策略。“攻”的策略是, 中国企业需要积极“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制造的话语权。“防”的策略是,中国需要加强本土供应链的建设,提升其效率和韧性。同时,也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技术流失。

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供应链韧性在应对外部挑战中至关重要。中国制造业应从 “攻”“防” 两方面入手,积极 “走出去” 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同时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以应对全球竞争。

谈及供应链的韧性,不得不提到《华尔街科技眼》持续关注的企业京东。京东自建供应链在连接力、控制力、设计力上均有示范意义。2025年,《华尔街科技眼》将以理论联系实际,向读者展现更多的商业案例。

四、《见证逆潮:全球资产逻辑大变局的思考》(付鹏)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金融是历史的加速器。”

“财富的起源、产生和演变在本质上与生物系统一样,它们共享了一套进化算法且相辅相成。”——付鹏

关键词:金融、全球变局

在经济大潮中,如何应对波动和风险,熨平经济波动?去年十一月末,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汇丰集团内部的演讲短暂爆火后消失。如果大家未能看到演讲,不如来读他的这本《见证逆潮》。此书阐述了他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以及资产配置的独特见解。其中,分工与分配、债务与杠杆、收入与贫富是全书的三组关键词,付鹏将其视为理解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逻辑。

该书认为,中国是全球三级分工体系中的“生产国”,深度参与全球化,拥有劳动力优势,依靠生产获得收入,自身也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债务和杠杆的扩张,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攀升。这种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可以维持,但一旦外部需求增速放缓或债务成本上升,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付鹏指出,目前中国也面临着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许多劳动者失业或收入下降。同时,资本性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劳动性收入增长速度,加剧了贫富分化。因此,他提倡逆周期调节、重视社会公平,防范金融风险、鼓励科技创新。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在经济波动风险频现的当下,中国作为 “生产国” 面临经济增长模式风险和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可以进行逆周期调节,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加基建支出刺激需求;在货币政策上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利率、准备金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五、《简要经济史》A Short History of Economics(安德鲁·利)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Economics can be defined as a social science that studies how people maximise their wellbeing in the face of scarcity.”

“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们如何在面对稀缺性的情况下最大化他们的福祉。”

“The secret of our discipline is that the most powerful insights come from a handful of big ideas that anyone can comprehend.”

“我们这门学科的秘诀在于,最强大的洞察力来自于少数几个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大概念。”

关键词:经济学、经济史、全球化

该书以经济学史为脉络,梳理了资本主义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轨迹,揭示经济力量对世界历史的塑造作用。开篇借照明技术进步,阐述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升对人类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引出专业化、市场交换和价格机制等关键主题。

书中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视角,剖析关键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穿插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展现经济学思想演变及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强调 1978 年中国经济改革对全球经济的深远意义(1978 年中国经济改革一般指的是改革开放)。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国际层面有重大意义。尤其在国际层面,使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重要的外资流入国和对外投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六、《如何配置全球资产》(安德鲁·克雷格)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对那些懂得判断时局的人来说,正在发生的危机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最佳时机。”——安德鲁·克雷格

关键词:财富管理、全球化

这是一本个人视角的投资理财类图书,在一个全球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冲突日益激烈频繁的今天,如何保护个人财富?如何跑赢通胀?虽然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英国金融专家,书中内容也主要基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投资市场,但书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和方法对中国读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书中强调了学校教育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传授的缺失,导致很多人缺乏理财知识,投资误区普遍存在,“对房地产投资的盲目崇拜”在中国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书为普通人提供了许多投资理财方面的科普,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自我财务管理的信心,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各种金融工具,最终实现配置全球资产的目标。

在书里,作者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两种投资方法:“保持简单”和“更进一步”。前者适合资金较少的投资者,后者适合愿意深入参与的投资者。作者强调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建议投资者根据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从全球经济增长中受益。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由于本书的视角以欧美为主,其中投资工具在中国市场可能存在一些限制或需要额外的考虑。例如,房地产在中国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类别,但与书中描述的英美情况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中国房产市场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且房产税等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中。但随着港股通、QD等方式的出现,投资渠道日渐多元,书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和方法,例如提升金融素养、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和信息资源等, 对读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七、《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塞德里克·迪朗)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在虚拟时代,人们的交易方式、财富积累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变化都呼唤着新理论的诞生。”

关键词:虚拟经济、金融、脆弱性

作为一本非常有批判气质的作品,该书介绍了虚拟资本的起源与当代崛起模式。作者追溯信用货币、政府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历史,指出虚拟资本的发展脉络,并分析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加速、影子银行体系扩张和全球化等多重因素如何促进了虚拟资本的出现。

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带来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和经济增长的放缓等多重挑战。作者探讨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作者分析了虚拟资本发展过程、膨胀机制以及它如何扭曲市场信号、加剧贫富差距,并预测了其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危机。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若你对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国家干预悖论加剧金融风险的问题感兴趣,或是想深入了解金融化、虚拟资本与资本积累的变迁,探究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其对未来财富再分配的影响,那么这本书能满足你的需求,值得一读。

八、《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渡边努)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日本面临的重大选择:是继续维持‘工资物价冻结’的范式,还是转向‘工资物价联动上涨’的范式?”——渡边努

关键词:宏观经济、日本、发展

这本书分析了 2020 年后全球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作者认为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新冠病毒本身,而是人类为了应对疫情而改变的社会性和经济性行为。其中,疫情期间,居家生活的人们被迫将消费对象从服务转向了货物,进入后疫情时代,服务消费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反而出现了货物消费需求增加的现象,导致货物供给不足,价格上涨。

渡边努也指出,疫情期间,不少劳动者离开了工作岗位,并且之后没有再回到原岗位,导致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剧了供给侧的不足。而疫情的暴发以及俄乌冲突加速了企业逆全球化的步伐,制成品价格上涨。企业为了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不得不放弃成本绩效指标等等。

作者认为,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一个摆脱通货紧缩慢性病的重大机遇。2024年,日本股市从历史中复苏,渡边努在该书中的分析或许印证了日本打破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僵局的路径。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如果你想深入了解 2020 年后全球通胀现象,不妨读一读此书。书中作者指出,全球通胀根源并非新冠病毒,而是疫情下人类社会和经济行为的改变。像服务与货物消费结构变化、劳动力短缺、逆全球化等因素,共同推动物价上涨。此外,还探讨了日本摆脱通缩的机遇,值得关注。

九、《科技政变:如何拯救硅谷的民主》Tech Coup: Democracy vs. Silicon Valley ( Marietje Schaake)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Technology is a fetish."

“科技是一种迷信。”——Marietje Schaake

关键词:科技、权力、社会

科技能否神奇地解决所有问题?本书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随着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巨子涌现,超级技术与超级公司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商业范畴和国境限制,对人类社会结构和组织关系产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影响。本书聚焦于深入探讨 “科技权力” 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广泛影响。

“科技权力” 的根基往往是技术基础设施。书中深入研究了微芯片、海底电缆、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所存在的脆弱性,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潜藏的风险。除了关注物理硬件层面的条件,本书还列举了众多网络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与攻击案例,深刻揭示了科技力量背后隐藏的风险漏洞。

作者分享了自己使用 Meta 开发的聊天机器人 Blender Bot 3 的亲身经历,过程令人啼笑皆非。但她并未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指出了一系列后果更为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深入剖析大量案例后,作者对科技公司与政府之间达成的非约束性协议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类协议仅仅是为了满足公关和政治利益,根本无法有效解决科技行业所带来的实际问题。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想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与科技治理问题?不妨读一读此书。作者点明人工智能发展存在偏见和潜在风险,力推预防原则,分析科技公司逃避责任的手段,揭示技术追求商业外目的的现象,强烈呼吁制定健全科技治理规则,保障普通人权益。这本书能拓宽你对科技领域的认知,助你看清科技发展背后的问题。

十、锂、铜和全球生活能源之战The War Below Lithium, Copper, and the Global Battle to Power Our Lives (Ernest Scheyder)

科技眼推荐你一起来读书!十本财经佳作,开启 2025

“It takes as much energy to wish as it does to plan.”

“空想和计划都需要付出同等的精力。”——Ernest Scheyder

关键词:新能源、矿、美国

中国在新能源、锂电池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而低碳、绿能这一话题在全球也迎来了一个高潮。本书则把视角投向了彼岸的美国,作者通过考察美国多个矿业项目,例如内华达州的锂矿和亚利桑那州的铜矿,以及对世界最大锂储量国玻利维亚的考察,揭示了气候变化目标与原住民权利、环境保护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书展示了全球对锂、铜等关键矿物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冲突。书中还探讨了矿业公司、政府、环保组织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以及矿物开采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华尔街科技眼》观点:如何在能源转型中平衡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难题。《华尔街科技眼》呼吁在解决此难题的同时,要关注弱势群体,在能源转型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如提供能源补贴、开展节能改造等,避免因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过大影响。(本文作者:侯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