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营收净利双双超预期 为何转型中的陆金所驱动力不足?

美股研究社 出处:二牛网 2021-04-28 14:09

美东时间4月26日盘后,陆金所发布了2021年Q1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实现营收152.51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为49.69亿元,同比增长18.7%,公布业绩后盘后股价上涨2.63%。

从周一盘后股价表现来看,表明资本市场和部分投资者对陆金所本季度财报的一些肯定。

作为唯一一家已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去P2P转型成效显著,但转型之路道阻且长。结合他对外发布的这份新财报,或许可以对转型阵痛期的陆金所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营收增长依赖技术平台业务,聚焦小微企业影响零售信贷服务费

具体来看,本季度营收152.51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49.69亿元,同比增长18.7%;净利润率为32.6%,上年同期为32.1%。两项数据均超出预期,显示出一季度的强劲增长力。

这是陆金所上市后的第三份财报。本季度与上季度相比,营收增速已大幅提升到两位数。

针对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陆金所控股联席CEO计葵生表示:陆金所控股的业绩增长超出指导预期,这得益于零售信贷业务的反弹,业务稳健增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向风险分担模式的转型进展良好,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客户资产与费率的稳定。

具体来看,陆金所Q1技术平台营收为102.90亿元,同比下降7.1%,这项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超6成。其中,促成零售信贷的服务费为96.65亿元,同比下降9.4%;财富管理交易和服务费用为6.25亿元,同比增长52.8%。

零售信贷业务在本季度出现下降,原因是零售信贷便利化服务收费下降。

贷款方面,财报显示,一季度促成的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7.3%至人民币1724亿元。虽然没有达到1750-1800亿元这一预期区间,但是,小微企业借款占比高达75.7%,较2020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

另外,优质借款人(G1~G3级别借款人)贡献占比达65.9%,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8.7%。同时,陆金所在本季度促成的贷款总额的逾期天数30+拖欠率稳定在2.0%。较2020年第四季度环比持平,维持稳定。

这意味着,陆金所的零售信贷业务继续流向小微企业,并且信贷质量持续提升。

美股研究社认为,中国零售信贷市场的体量庞大,供需缺口较大,这为金融科技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下我国经济持续回暖,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明显攀升,潜在市场需求非常乐观。

此外,从陆金所零售信贷业务的优势来看,依靠平安这棵大树,一方面能借助平安原本的销售渠道获客,并能挖掘可观数量的潜在客户,扩宽更大的线下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基于平安系保险、银行、券商等多维的数据赋能,能为陆金所提供多维度的金融数据支持。

展望二季度,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零售信贷业务新增贷款将同比增长12%至15%,达人民币3174亿元至3274亿元。相信该业务将会为陆金所创造更多的收益。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零售信贷业务面临的一些问题:

陆金所控股在财报中表示,随着业务模式的演变,其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渐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

在以往的财报中,零售信贷业务收入占比约8成,此次调整后收入占比超过6成,依然严重依赖该项业务。

此外,国家监管趋严的形势下,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仅为4倍LPR,相比此前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到借贷机构的利息空间。

营收实现一定增长,本季度陆金所Q1利润也保持平稳增长。在利润增长背后,我们可以看看陆金所的成本结构。

根据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长了21.3%至43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019年同期的30.3%提高至 33.6%。获客费用是销售市场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2018年至今陆金所零售信贷业务的获客成本约为4000元/客。

本次财报显示,销售和营销费用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5.5%,从2020年同期的40.14亿元增加到42.33亿元。这意味着,陆金所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成本控制方面仍需优化。

用户增长利好财富管理营收,但科技转型后劲不足

陆金所的另一核心业务是财富管理,面向的人群是以中产阶层和富裕人群,提供高客单价的理财产品服务。

截至一季度,陆金所控股财富管理业务客户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8.7%,达到人民币4211亿元。财富管理平台注册用户增至4650万人,活跃投资者数量由去年一季末1260万人增长至1480万人,同比增长17.5%。

其中一季度客户在公司现有产品中的资产(不包括遗留产品)为417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818亿元相比增长48%。

目前,财富管理红海格局下,传统的银行、券商渠道竞争激烈,陆金所、蚂蚁集团、微信支付、天天财富等平台也鏖战犹酣。这条赛道并不缺少技术强悍的互联网巨头和资金雄厚的传统金融机构。

与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相比,陆金所体量较小,用户规模也存在较大差距。蚂蚁集团主要瞄准的是普通消费者,突出门槛低、易于理解的特色。但陆金所专注于服务高净值人群,提高了投资门槛,获客面狭窄,因此在流量端和产品端优势不明显。此外,陆金所的财富管理业务与平安系其他平台相似,难以形成独特的区分度。

另外,在转型方面,金融行业对科技的需求越强烈,背后的市场潜力越巨大,越值得深挖。科技输出金融行业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蚂蚁科技、京东数科等一批金融巨头,纷纷向科技赋能转型,陆金所也在近几年打造出"智能营销推荐"、"智能客服机器人"、"AI面签"等多项服务,通过个性化的智能理财解决方案,一季度客户留存率上升到96.9%。

但是,从研发费用来看,以2019年数据为例,蚂蚁集团研发费用达106亿元、相当于营收的8.8%;京东数科同期研发费用25.6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4.1%;东方财富网研发投入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7.2%。而同期陆金所技术方面支出19.5亿元,相当于营收的4.1%。

图片来源:全天候科技

技术研发员工人数为1252人,占比仅为1.5%。远不及行业其他对手。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同样都是向科技转型,用科技赋能,但陆金所还是面临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如互联网巨头也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并且,从营收结构图也能看出,财富管理业务仅占收入的4.09%,并没有为利润贡献更多的价值。

在美股研究社看来,陆金所还需要坚持金融+科技的定位,让科技为金融赋能,才能在拥挤赛道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也能为营收创造更多财富。

聚焦金融科技寻求增长点,陆金所从传统向科技转型还差多远?

本次财报中还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陆金所在与保险公司合作担保贷款方面,进一步降低了依赖性。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由第三方保险合作伙伴承担风险的贷款余额占比已降低至86.8%,去年同期,这一比例尚为95.1%;平安产险提供担保的贷款占比从去年同期92.5%下降至78.3%。

二是网贷历史产品清理问题。陆金所控股在本季度基本完成了网贷历史产品的清理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截至3月31日,历史存量产品仅占客户总资产0.9%。而现有产品对应的客户资产规模实现大幅跃升,同比增长48.0%,达人民币4171亿元。

自从去P2P化后,陆金所一直在积极转型。针对未来的科技布局,陆金所控股联席CEO计葵生表示,今年陆金所控股正在四个方向进行业务优化:

首先,继续加深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的合规应用;其次,开发实时规划工具,以更好地支持其零售信贷业务独特的O2O销售模式;第三,整合两大主营业务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的基础架构与服务实现更大业务协同效应;第四,通过云解决方案将技术和经过验证的在线运营模型输出给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的银行合作伙伴,以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上一季度陆金所发布财报之后,杰富瑞将陆金所目标价从17美元上调至18.5美元。而3月底,伯恩斯坦(Bernstein)给予“逊于大盘”评级,并宣布将其目标股价定为10.5美元。本次业绩公布后,陆金所是否还能赢得机构们的青睐和看多,仍有待观察。

虽然背靠平安这棵大树好乘凉,但是市场和投资者也期待陆金所不断地突破,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另外,国家民间借贷保护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陆金所还将面临更多挑战。上市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陆金所在未来能降低对零售信贷业务的依赖,强化财富管理业务能力,推动多元化业务发展,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极。

本文来源:美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