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来大变局,贝壳找房正在“缩壳”。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称,贝壳找房将优化上海研发团队部门,实行裁员的措施;对此公司回应称,“是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同时对此次裁员补偿标准为‘N+3’。”
2021年,有人说是房产业的动荡之年,但其实在消费者需求以及政策不断调整的双重推动下,许多行业都在建立一些积极有序的市场秩序。贝壳去除金融属性,本身对消费者而言是一大利好,可以推动公司未来更好地聚焦产品品质、交易环节及交付体验的升级。
然而作为数字化房地产中介行业老大的贝壳,这次为何会裁员?与此同时,公司称正有意加码互联网家装市场,但这能为贝壳带来新生机吗?
贝壳缩减金融业务,欲开源节流
起源于链家的贝壳,拥有了线下二手房源市场第一手好牌。
2014年链家网问世,凭借二手房真房源和直营模式迅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起来。2018年4月,链家网孵化出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找房,后者主营业务包括二手房买卖、租房、新房销售、装修等业务在内的住房领域;同时,链家为了支持贝壳的发展,其将管理人才、房产资产等资源一并转移给贝壳。
不到两年的时间,贝壳拥有了42000间门店和 45.6 万经纪人,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同时直营顺利转为平台快速的发展模式。去年8月,贝壳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房住不炒”已成为国内房地产业的大趋势,二手住宅市场成交量也在持续下滑。据易居数据,9月,11个热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仅为4.3万套,同比跌45.5%,新房销售也大幅下降。
营收依赖于房屋交易佣金的贝壳,在二手住宅成交量下滑形势下未来发展空间肯定会变窄,这或许也成为贝壳找房裁员的重要因素之一。
财报显示,2021年Q2,贝壳营收达到241.73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却仅为11.15亿元,同比降低60%;而导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是成本的上涨;同期,贝壳营业成本为188亿元,同比增长38.6%。
而作为贝壳第三类业务金融,贝壳优化上海相关金融部门的做法也是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下的调整举措,另外或许能为公司盈利回流一些资金。
另外贝壳招股书风险提示显示,与金融服务相关的监管不确定性可能损害其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由此看,缩减金融业务也不乏是一种规避业务风险及贴合政策的一种手段。
同样,贝壳也并非完全放弃这项了业务,目前公司在上海区也招聘相关业务的负责人。但不论怎么说,贝壳已经驶入了收缩期,以缩减风险业务来聚焦主业;但在行业遇冷背景下,贝壳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迎来“双面人生”
链家给出的一手好牌是打出来了,但在行业遇冷时期内,贝壳迎来了自己的双面人生。
首先,在整个慢下来的房产交易市场内,贝壳盈利能力已经开始下滑。
上文所述,贝壳在第二季度已经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二手住宅成交量的整体下滑,贝壳不得不上调交易服务费用来维持公司账面的增长。
据中国资本观察报道,2月贝壳将多地分公司的中介费上调至3%,买方2%,卖方1%(之前是卖方0%,买方2%);这意味着未上调前一套100万元成交的二手房,中介费2万元。费率上调后,同一套房子中介费上涨到3万元。
交易服务费上调后贝壳营收是增长了,但净利却出现下滑情况。
此外公司还预测,三季度预计总净收入为145元至155亿元之间,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4.6%至29.4%,考虑了近期房地产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
反应在股价层面,截止10月13日收盘,贝壳股价为22美元/股,市值达到263亿美元,距离去年11月最高点73美元/股,缩水近七成。
但不置可否,炒房市场节奏慢下来有利于行业朝着正向发展,在房产业信息化大趋势的背景下,有助于贝壳的数字化业务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房地产交易市场规模巨大,未来三年仍将维持并发展到25万亿左右规模。按照新房交易2.5%费率和二手房交易1.5%费率来测算,未来三年房地产营销费用市场容量约5000-6000亿,房产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数字化发展早已是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共识,如今VR看房、直播买房也不断普及在消费者消费行为当中。
贝壳发展数字化业务有何看点?
首先是贝壳在数字化及真房源上的优势地位,其在上市时定位就是“以科技为驱动的服务平台”。
产品方向,贝壳在2008年就开始搭建真房源数据库,即楼盘字典;解决行业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消费者交易提供一个有所保障的平台。截止去年6月,贝壳楼盘字典就覆盖全国332个城市54.9万社区,收录超过2.26亿套房屋。
对比于58同城旗下的二手房交易平台安居客,贝壳的房源数据也更胜一筹。
财经新知报道,7月贝壳房源数量超过2.4亿套,比排在行业第二的安居客多了约5000万套;去年,贝壳的GTV(交易总量)高达3.32万亿,其中新房业务GTV为1.38万亿,而安居客的新房业务仅有653亿元的GTV。
做到了行业第一,贝壳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早在2018年,58集团就联合中原地产、我爱我家、万科物业等一众房产中介品牌成立了“真房源联盟”,抵制贝壳和链家。
不论怎么看,贝壳还是那个贝壳,就算是行业进入整顿期、公司面临监管风险,其还是行业老大;如今缩减金融业务,也不乏是一种“去芜存菁”的做法;但缩减金融业务,开始加码家装的贝壳,能找到新航路吗?
家装,能为贝壳打开“新天地”吗?
根据观察网报道,接近贝壳知情人士透露称:“缩减金融业务后,贝壳未来还将加大家装家居业务投入。”
在今年7月,贝壳就与圣都家装达成协议,将收购后者100%的股权;在追溯往前,去年12月,贝壳CEO彭永东曾发表《新家居时代的长期主义》的主题演讲,希望通过贝壳在房产交易里的数据与底层模型,与家居行业的从业者一起实现行业迭代。
但是,大力发展家装领域,真能为贝壳打开新天地吗?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为2.61亿元;另据头豹预计,到2025年中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3.9万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5%,高于过去五年的行业增速,实现持续增长。
行业潜力巨大同样吸引众多巨头下场,除开贝壳同行竞争者58也在做家装,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国美等各行业巨头也早已瞄准这片市场。
贝壳做家装的优势在于:
其一,有买房者数据库做支撑。基于楼盘字典LIVE和VR数据库,贝壳已经建立起全国最大的空间数据,这类数据库都有助于家装业务的发展。
其二,在落地产品方面,去年4月贝壳就上线了家居服务平台“被窝家装”,主攻AI设计、可以选择独立设计师、装修全流程。
在今年一季度,贝壳还优化被窝家装的数字化能力,上线BIM系统1.0版本;近期还推出贝刻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帮助装修公司降本提效。
看起来有数据又有产品支撑,贝壳的家装生意或能打开,但要想进入这行业却并不容易。
实际上阿里在2005年通过淘宝就开辟了家装板块,但反响平平;同时其近年来推出的家居家装App“躺平家”,波澜也并不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家装业头部玩家的齐家网和土巴兔日子却并不好过,齐家网率先上市成为了“互联网家装第一股”,但上市股价便破发;土巴兔则3年亏损了24亿。
这样来看,贝壳“缩壳”后想进入家装市场也绝非易事,但同样业内头部玩家及巨头都还未做好的市场,侧面透露出贝壳还有机会入局。
然而从本质上看,房产业遇冷,大家买房情绪降低,这意味着家装需求量或也减少。这样来看贝壳加码家装业务,或并不是一个好出处,毕竟想要在家装市场上获得回报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贝壳慢慢趟水过河。
结语
总的来看,贝壳优化上海金融研发部门“缩壳”,或不是逃避,而是在顺水而流,是其暂缓风险业务以保全自身,为了能在风云莫测的房产交易市场寻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而在家装领域,凭借公司的房源及客流优势,或能博得一个好的入场机会,为公司开辟另一条新航路;但航线好不好走?能走多远?还看市场情绪及贝壳是否真能为顾客提供有质的产品。
本文作者:叶小安
本文由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原创,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meiganggu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