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第一股”,自上市以来可以说备受市场关注。
自去年12月11日登陆港股以来,市值一度站上千亿港元。但在今年2月登顶触及107.337港元的最高价后,开始滑坡。10月29日,泡泡玛特股价创历史新低,距离最高点跌幅超过100%,报45.15港元。
不过,随着近日一则关于泡泡玛特三季度超预期运营数据的公布,直接刺激泡泡玛特股价上涨15.15%,创近8个月来最大涨幅,引发市场激烈讨论。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整体零售收入实现同比75%-80%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其上市后首次对外公布单季度财报数据。
众所周知,在泡泡玛特此前公布的财报中显示,其营收增速均在放缓。三季度亮眼的运营数据究竟是如何创造的?而此次股价的上涨会是反弹的开始吗?
营收同比增超预期,大娃“MOLLY”成销售主力
回顾泡泡玛特2021年的中期财报,营收达到17.73亿元,同比增长116.8%;泡泡玛特而在第三季度泡泡玛特延续中期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超75%并超出市场预期,笔者认为主要归结于渠道的拓展和完善。
2021年的中期财报中,泡泡玛特在未来展望中提到,在后续过程中将致力扩展自身的渠道网络,从而触达更多的用户。在过去的6-9月这三个月中,泡泡玛特在渠道拓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泡泡玛特在中国大陆新开35家线下门店,门店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215家增至2021年9月30日的250家。报告期内,泡泡玛特新开机器人商店210家,机器人商店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1477家增至2021年9月30日的1687家。
由于线下零售门店和机器人商店在数量上进一步地扩张,为泡泡玛吸纳了更多的用户进行消费,反馈在营收方面,泡泡玛特零售店录得40%-45%的正增长;机器人商店录得20%-25%的正增长。
而在线上以及其他方面,泡泡玛特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抽盒机录得130%-135%的正增长;电商平台录得125%-130%的正增长(其中天猫旗舰店录得75%-80%的正增长、京东旗舰店录得270%-275%的正增);批发及其他渠道录得125%-130%的正增长。
聚焦到线上各方面的具体动作,泡泡玛特在8月新推出的MEGA珍藏系列400% SPACE MOLLY回归系列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天猫首次发售1.5万件,开售1秒全部售罄。其后在京东以及抽盒机小程序等平台陆续发售。8月14日的首届国际潮流玩具线上展上,累计成交额达2520万元,累计支付用户数达到5万,这些都助力泡泡玛特在第三季实现增收。
但自今年以来,泡泡玛特在二月创下新高后,股价呈下滑趋势。事实上也证明着,被资本吹大的“盲盒”概念存在的不确定性。即便是近日暴涨了15%,但股价的可持续性仍然存疑。
回涨15%,是股价反弹“前兆”?
在上文中说到大娃“MOLLY”系列回归在各平台的发售为泡泡玛特第三季度创下了不少的营收。事实上,也是市场看好这一IP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就长期来看,MOLLY会是泡泡玛特的持续增长引擎吗?
纵观泡泡玛特近几年的营收,能够发现营收和利润在增长的背后,增速却在放缓。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5.15亿元和16.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5.5%和227.2%。2020年营收25.32亿元,同比增长49.3%,增速明显有所下降。
泡泡玛特定义为潮玩企业,潮玩作为商业化的载体,玩具本身并不具备增值意义和强刺激性,“盲盒+IP”解决了增值和复购问题。
如今泡泡玛特营收增速放缓和它自由IP的吸引力下降有一定的联系。此前,泡泡玛特依托于Molly和Dimoo两大头部IP玩转盲盒市场,也深受消费者喜爱。后续,即便有新IP的推出却依然难以超越,难以复制出下一个Molly。
此次“MOLLY”系列回归虽是拉动了泡泡玛特第三季度的营收,但要成为业绩反转的一大支撑点,或许还有点薄弱。
据今年中期报披露的会员人数,今年上半年累计注册会员总数从2020年12月31日的740万人增至1141.5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1.8%。会员人数相较于去年虽是翻了一番,但对于面对Z世代人的潮玩领域,泡泡玛特的会员数量其实并不算多。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部分流量中,愿意为MOLLY买单的流量又缩小了范围。消费者出于对大娃“Molly”新鲜热度的追求,短期内助力营收增长或许并不难,但是长期来看,要带动MOLLY 商业价值的增长还有待考量。
而泡泡玛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门店数量,虽说会覆盖更多的市场,挖掘更多新的用户。自2021年以来,泡泡玛特实行快速的扩张,新增63家线下零售店和336家机器人商店。
泡泡玛特通过新增门店可以覆盖到更多的Z世代用户,但却需要面临成本的增长。据2021年的中期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成本支出,在雇员、商品运输、门店租金等方面都增加了大幅开支。
那么,在门店、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倘若现有IP的销售不及预期,是很有可能影响企业本身净利润的。虽说投资者会关注一家企业在市场的渗透率、增速等,但净利润对于一个已经有自身成熟运作模式的企业来讲,也会是投资者关注的关键指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潮玩赛道上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选手,泡泡玛特不再唯一。如老玩家奥飞娱乐,新近崛起的52 TOYS、TOP TOY、十二栋文化等积极联名,推出新的产品;52TOYS9月还获得今年最大笔潮玩市场融资。
不过,在三季度运营数据公布后,包括国泰君安、西部证券、中信证券在内的多家评级机构均给予泡泡玛特“推荐”“买入”评级。若泡泡玛特能在“文化+IP”的运作模式上跑通,未来或许仍有值得期待的一天。
本文由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原创,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meiganggu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