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极兔以68亿元收购百世之后,快递行业再迎来一起大规模的收购案。
3月13日,京东物流发布公告,将以89.76亿元收购德邦66.49%股份,双方将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与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这桩从1月起就开始风传的“并购案”,历时三月之后,终于靴子落地。
京东物流,达达集团,加上德邦快递,将组成京东新的“京邦达”军团。
收购:一个双赢的选择?
物流业务,一直是京东业务板块里的重点。2020年8月,京东物流以总对价30亿元全面收购了跨越速运,去年京东物流独立赴港上市,今年增持达达,在物流版块,京东可以说下足本钱,次次都是重量级出手。
而此次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这对双方来说或许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就京东物流而言,收购德邦有两层含义。据物流指闻报道:德邦物流在行业内容拥有较好的客户群和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丰富京东物流的服务产品和客户群,另一方面助力京东物流从消费端、流通端到生产端一体化供应链的拓展,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而对于京东来说,京东物流收购德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补上大件快运的短板,这也让京东在物流上的版图更丰富。
此前,京东物流被公认的优势就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密集的仓库布点和定制化物流方案是京东物流的“王牌”,但在大件物流运输方面却相对偏弱。而作为大件领域较为稀缺的全网型直营企业,德邦在其异地物流和干线配送能力上有独特优势。
根据德邦物流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德邦共有143个分拨中心、140个仓库、约3.05万个网点和6.37万名快递员。京东物流财报显示,2021年末,其自营卡车数量约1.8万辆,2021年全年,京东物流仅仅在外包成本上就花去了404亿元,同比增长54.7%。
在业务营收方面,京东需要提高物流业务在社会化订单收入占比。
根据京东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的总收入达到1047亿元,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仍是京东物流营收的主要来源,外部客户收入占总收入比例56.5%。因此,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未来还是有望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比。
于德邦而言,京东物流长期深耕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在技术、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方面会为德邦物流带来积极影响。
除此以外,被京东收购,或许能够进一步解决德邦目前“资金荒”的问题。
2018~2020年,德邦股份总营收230亿元、259亿元、2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3.24亿元、5.64亿元;从财报数据表现来看,目前德邦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德邦股份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与上年(5.64亿元)相比,预计减少3.78亿至4.91亿元,同比减少67%至87%。同时,德邦股份预计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将降低至约-1.6亿元至-2.73亿元。
2021年,德邦股份预计营收309亿元,顺丰预计营收1955亿元,二者差距约6.5倍,随着德邦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逐渐下滑,被京东收购或许能够换来新的机遇。
最后,在此次收购背后,或许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同样是自营立身,京东物流和德邦物流在品牌调性也具有共同之处,在这样的大体背景下,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是相对更为容易的。
供应链竞争下,数智化或成为物流玩家的突破口
快递物流是电商体系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未来随着网络零售渗透率的提升,物流将会成为电商平台竞争的关键点之一。
纵观目前的物流市场,头部物流企业们的“阵营”在电商巨头们的边界下显得尤为清晰:
2018年,京东物流更提出共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并推出了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产品矩阵。此次收购德邦之后,京东物流将同时拥有在小件快递领域的京东快递、同城业务行业的达达、此前收购的跨越速运,配合新加入的德邦,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与京东物流自营和重资金投入不同的是,阿里则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径:通过菜鸟一直在整合快递、仓储企业资源。2013年5月,阿里巴巴联合顺丰、复星、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机构组建菜鸟网络。
除了入股“通达系”,菜鸟在完整物流链的打造方面,仓配、干线、物流地产以及末端配送方面也频频出手。2019年菜鸟推出集结东骏物流、联报万象、芝麻开门、晟邦物流四家公司而成的全新配送品牌——丹鸟,与老牌自营顺丰、京东展开竞争。
来源:方正证券
同时拼多多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物流版图,一方面依旧是与“黑马”极兔进行深入合作,另一方面也开始逐渐布局下沉端的物流服务,开始以多多买菜为起点,不断扩散在物流方面的影响力。
在电商巨头们长时间的明争暗斗下,物流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内持续了较长的价格战。
但降价抢市场并不是长久之计,从业绩层面来看,物流企业已经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从现有业绩上看,2021年前三季度,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德邦股份、中通快递六家上市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358.61亿元、305.42亿元、286.01亿元、169.1亿元、225.59亿元、211.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97%、30.41%、23.88%、14.95%、19.03%、24.95%。
然而,这六家公司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8亿元、9.54亿元、7.81亿元、-2.38亿元、0.28亿元、29.92亿元,同比分别下跌67.89%、31.16%、23.41%、4671.20%、90.60%、1.06%。
基于此,头部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价格战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物流行业来说并不是良策,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数字化革命正全面席卷物流行业。
此前,德勤中国物流与交通团队发布的报告《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一方面,发展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随着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确立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具体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必然也将释放出对物流装备、技术、模式的智能化的需求,此次《规划》多次重点提及智慧物流。
另一方面,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及装备开始广泛地融入物流行业及其应用中,进一步助推了智慧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化、数字化、可视化的供应链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赛道。
政策利好科技加成,在现代物流全行业从“高速度”发展全面向“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之时,智慧物流成为了行业备受瞩目的赛道和风口。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近97.3亿元;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配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3亿元;到2025年中国物流领域智能客服机器人业务市场规模将近8亿元。
图源:艾媒咨询
GGII认为,未来几年将会是智能物流细分领域关键的卡位期,各厂商均开始发力于各场景的落地应用。近几年,也有不少物流巨头开始将目光放在数字化赛道上,在发力数字化供应链方面,部分头部企业也有了新动作。
比如阿里菜鸟在持续性进行“数字赋能”,作为一个“大数据物流协同平台”,菜鸟对于数字技术的运营可以说已经领先同行,数字技术被用在物流的电子面单、仓库、快递分拨、快递站点、快递员终端上,是一种典型“互联网+物流”的科技公司。
“未来应加快建设数字化供应链的能力,同时推动消费供应链向上游延伸,把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进行无缝链接,为品牌和工厂提供更新的服务。”菜鸟总裁万霖表示,面对后疫情时代,必须加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同样重视数字化的物流巨头,京东物流多年来大力度的科研投入,自主研发了仓储、运输及订单管理系统等,支持供应链的全面数字化。
结语
随着数字化经济成为新的风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逐渐深入物流产业各个链条中,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物流行业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它同样需要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客户期望。
智慧物流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物流企业之间不能再单纯使用传统模式进行PK,而是企业间综合服务能力的较量。未来物流企业想要谋得更长远的发展,从数字化的深度运营或许是拉开差距的重要要素。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