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前不妨看一眼:游戏专业都在学什么

出处:二牛网 2017-07-17 09:08
      “年少轻狂的少年曾经幻想,终有一天,站在当年的老师面前,理直气壮的说:看,玩游戏就是能当饭吃!”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过,不知道有多少热血少年,怀揣着梦想,想要投身游戏专业。如果你身边刚好有这样的孩子,而你们恰巧又对游戏专业了解甚少,那么不妨读一读下面的内容。因为这并非一针鸡血,反而更像是一桶冷水…

  游戏专业并非整天打游戏

  所谓的游戏专业,并非是培养打游戏的人才,我想这一点很多人都有所认识。目前常被大家提到的游戏专业,多半是指游戏设计/制作专业。

  从具体培养方向上来看,大致分为以编程为主的技术方向,以绘画3D建模为主的美术方向,以及以游戏内容设计为主的制作人方向(姑且可以理解为游戏策划)。

  由此可知,如果你选择了前两种方向,那么其实你对游戏的热爱并没有多么重要,你的代码天赋或者美术天赋才是能否做好这行的关键。这意味着,你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写代码,或者画画/进行3D建模,至于你有多少时间玩游戏?Who Care…

  至于第三个方向,我们稍后来谈。

  国内的游戏专业远远不够看

  我们抛开那些所谓的“XX游戏学院”不谈,毕竟不是全日制高校,这种类似给钱就能上的培训机构,不在今天要聊的范围。

  虽然国内的游戏专业起步不算太晚,但一直未有大的发展和普及。本科以上的全日制高校,能进入大家视线的基本上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所。

  策划美术程序三种职位,在中传大概对应的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动画(游戏设计艺术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设计技术方向),前两个需要艺考,第三个是普通理科专业。2017年中传的“电竞专业”也归属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主干课程

  设计基础、艺用解剖学、用户体验分析、互动叙事、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运动捕捉、三维游戏特效、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概念设计、游戏项目管理等。

  数字媒体技术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游戏特效编程、游戏人工智能编程、人机交互技术、游戏脚本编程、游戏物理学、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移动平台游戏开发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但是我们知道,国内的本科教育其实大多所能教授的内容有限,而且以基础课程为主,在专业深度上往往不够,同时在实践方面也相对较弱。

  好在我们可以看到中传这些年在游戏专业方面的进步,除了完善基础课程,也在不断重视创作实践,以及新方向的探索。

  以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中传每个夏季学期都会有创作实践,大一是比较基础的,大二是联合创作和与国际的学院合作,大三会做毕业设计开题等。会借助行业公司的力量找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从业人员作为外请老师。

  在这种环境下,着实诞生了一些色的作品。且不说早早成名的《三国杀》即是出自中传学生之手,今年四月三名中传女生的毕业作品《昔:Yesterday》获得了苹果App Store全球推荐,而同期一样获得了苹果全球推荐的《翻滚吧齿轮君》则是出自她们学姐之手。


黄恺:《三国杀》设计师/游卡桌游总设计师,毕业于中传动画学院04级游戏设计专业。


王思远:《翻滚吧齿轮君》策划兼美术,LunaFive成员,中传09级游戏设计专业毕业生,于纽大Game Center取得硕士学位。

  而电子竞技方面,只是专业学习中的一部分,真正要培养的人才是面向新业态的。(当然不是培养电竞选手,那是俱乐部、战队干的事。)比如面向电竞转播,它要涵盖现实中的机位,在游戏内还会有内置摄像机,可以选择现实中不存在的机位对游戏进行转播。这就要求对游戏有深层次的了解,知道游戏的价值点、关注点和游戏战术是什么。

  然而,国内游戏专业的尴尬之处也正在于此,除了中传你几乎再叫不出另外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名号。笔者也仅是偶尔听闻,北京电影学院也有下属的一个游戏设计专业,仅是电脑动画方向,同样也需要艺考。

  至于国内游戏专业的硕士学位,跑不出还是中传开设的,不过似乎更加偏向理论方面。无奈之下,有些有志于此的同学,只能报考纯粹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PS:香港理工大学有开设研究生的Game Design专业,主要侧重跨专业的适应以及团队合作开发项目的过程,但申请方式跟外国高校类似,并非走大陆的研究生统考流程。)

  (PS2:2017年国内有19所高等职业学校设置了电竞专业,属专科学历。仅有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单独设立了本科的电竞专业。)

  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没错,这次真的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如果想在一个行业深入进去,有时候读个研究生真的是个很好的提升。恰巧国外的大学在游戏专业方面,硕士课程设置的更多,很多时候反而没有本科的相关专业。

  鉴于游戏圈职业的划分,国外的游戏专业多半开设在计算机专业(Computer Science)或电影相关学院之下,通常分别对应游戏技术开发和游戏策划/制作人方向,当然也有一些开设在艺术相关院校内,对应游戏美术方向,不过数量似乎相对较少。

  前面说过,技术开发和美术设计更偏向专业技能,游戏相关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附属品。而诸位一心想学游戏专业的同学,我想大多都怀揣一个“做出一款好游戏”的梦想。首先是喜欢游戏,然后想自己做出好游戏,这个时候你其实已经选择了游戏策划/制作人这个方向。

  那么,下面我们以研究生项目为主,来聊聊这个方向。

  套用某种高大上的说法,游戏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点与如今的电影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也无怪乎还在探索阶段的游戏专业很多都被归属在电影/数字动画学院之中。)所以即便选择了游戏策划/制作人这个方向,也依然需要对编程以及平面/3D/声音设计方面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编程方面,大多游戏专业都会设置一些相关的基础课程。

  通常基础课程往往还包含游戏设计(Game design)、游戏历史等,只是具体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所不同。

  除掉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一方面可以包括叙事游戏、严肃游戏、桌游、big game(类似跑男这类户外游戏)、甚至是玩具设计这些专业上极度细分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包括人文、历史、行为、心理等可能在设计中会运用到的边缘知识。

填报志愿前不妨看一眼:游戏专业都在学什么


《刺客信条3》&《黑手党2》/独立战争时期的纽约&四五十年代的纽约:制作者要对当时的人文、历史、艺术等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的重现历史风貌。

  此外,练习所占的比重也变的更大,很多课程的作业甚至成绩评判都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游戏作品,有些还会直接让学生参与进实际进行的项目中。学校内部可能会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高频的进行游戏设计;又或者是不断的改变开发工具,改变协作方式,以此锻炼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借助学校的外部资源,学生也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到游戏公司或者一些机构相关的项目中,这一点上不同的学校自然各有各的优势。比如纽约大学方面,有机会参与到大都会博物馆的部分项目;法国国立游戏及数码互动媒体学院(ENJMIN)则有不小的机会得到进入育碧实习的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大公司的部分项目中,而且游戏公司方面的对接人很可能是已毕业的校友,更加利于沟通交流。

  大量的实践促使学生不断的自主学习并完善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不足之处会很直观的暴露出来,进而方便有针对性的弥补。同时,大量的协作以及交流,让学生可以快速积累到项目中多人协作以及团队管理的经验。这点在每个游戏制作人未来的道路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创意的实现都是从纸面原型和实物道具开始的

  可能有人觉得上面这些与国内的情况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事实是,无论教学软硬件、环境氛围、外部资源,还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这些方方面面汇聚在一起,足以拉开巨大的差距。几乎每个学生都确信,在经历了那些高强度的学习和实践后,自身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不同的高校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美国几所大学为例:

  USC(南加州大学)有两个游戏相关的专业,一个是工程学院的Computer Science(Games) ,偏编程较多;另外一个是电影学院下的互动传媒和游戏设计Interactive Media and Games,是全美最好游戏专业之一,侧重于培养适合大型游戏公司的人才,不少学生得以进入诸如暴雪、Riot这样的顶尖游戏公司。(倒是被业内熟知的陈星汉,个人的发展方向有些偏独立游戏制作人。)


陈星汉:《风之旅人》《花》《云》等“禅派”游戏制作人,USC-IMGD硕士,曾在Maxis公司供职,参与《孢子》的制作,现任Thatgamecompany公司创意总监。

  CMU(卡内基梅隆大学)的ETC(娱乐技术中心)项目也是很多学生梦寐进入的地方,CMU本身就是全美甚至全球最好的计算机神校,由CMU的计算机学院和设计学院联合开设的ETC想必拥有更多的游戏开发技术优势。ETC对于学生的培养同样是面向游戏产业的诸多公司,所以对“项目”方面非常重视,毕业生大多成功进入美国的游戏产业,业内口碑也一直不错。从这面说CMU-ETC可以与USC分列美国东西部第一位。


CMU ETC强调学生要参与到数个实际项目中,囊括pitch、原型搭建、玩家测试、用户反馈等各环节。甚至还包括以周为时限的快速开发迭代。有人戏称,ETC在社交媒体发声较少,是因为他们的人都在忙着做项目。

  NYU(纽约大学)的王牌学院要数艺术学院,已经诞生过19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其中包括著名导演李安。而Game Center(游戏中心)就隶属于艺术学院。与前两所高校不同,NYU-Game Center更偏向培养独立游戏制作人,所以他们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游戏设计本身的理念和看法。有志于走独立游戏道路的同学,不妨选择NYU的Game Center。


NAOMI CLARK:NYU-Game Center老师,《Microcultures:Gaming》《A Game Design Vocabulary》作者。

  除此之外,犹他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迪吉彭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等都有开设不错的游戏相关专业,也都各有特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关资料。

  不太一样的瑞典

  在这里想特别提一下瑞典。瑞典的公立大学是一个联合体,各个大学之间是资源共享的。这意味着,你申请了一所学校的同时,也可以去别的大学修学分。

  以本科教育为例,三年修满 180 学分即可毕业,这 180 学分可以在瑞典的任意一所大学、任意一个专业修读任何一门课程,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某一专业的课程在毕业学分之中超过 50% ,那么这门专业即是学生毕业学位的专业。毕业文凭中署名是最后学位论文所在的大学。

  其中HIS(瑞典舍夫德大学)是欧洲最早开设游戏专业的学校,游戏方面涵盖了五个专业: Game design、Game writing、Graphics、Programming、Sound/Music,包含本科、硕士及博士。本科大多是瑞典语授课,所以国内的学生选择硕士项目会更为合适。

  不用过度纠结本科专业,直接为出国读研准备作品集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想在游戏行业走的更深入一些,本科是否就读游戏专业并非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因为如果你走的是技术/美术这类游戏开发方向,技术功底才是关键,对于游戏方面的掌握,在读研的过程中补足就可以了。

  至于策划/制作人这类游戏设计方向,学生本身就是游戏爱好者,对游戏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他们所需要的是,在研究生课程中提炼掌握有足够深度的方法论,以及足够的上手经验。

  也正因如此,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时并不会把本科专业作为一个特别的筛选条件,如果你有一些代码基础或美术基础更好,但如果没有,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所以你在游戏设计专业里,会发现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又或者是其他行业从业者跨行转行。法学、哲学、刑侦、生物伦理学、乐手、漫画家、甚至是退役军人等等……


       Bennett Foddy:NYU-Game Center老师,爆款游戏《QWOP》作者,前剑桥生物伦理学教师,前贝斯手。

  相较专业背景,学校更为看重的是你的作品集。毕竟如果只是嘴上说说喜欢游戏,那你可能只是一个游戏玩家,只有拿出作品集,才能证明你在游戏制作方面曾经做过哪些努力。

  作品集中如果有完整的游戏设计开发经历是最好的,其次是一些简单的demo或游戏开发设计项目的部分参与经历。此外,你个人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文章作品、软件作品等都可以成为作品集的一部分。这方面如果有行业工作经验,准备起来会比较轻松,如果是在读学生,那么至少提前一年开始准备吧。

  TIPS:不要把作品集打包直接发到学校邮箱,把作品集制作成网站,只提交网址给学校。如今学校都喜欢这种简单方便的方式。

  语言方面,美国很多游戏专业甚至在入学时不要求GRE,有合格的托福成绩即可。而非英语国家,如果语言不太过关,通常可以选择语言班来过渡。

  如果本科之前的学生真的想要学习游戏开发的话,去 USC 读 CS + Game Design 的双学位是个不错的选择。国外的高校通常需要一个类似本国高考的成绩(比如美国需要SAT考试成绩),虽然不像国内高考起决定性因素,但也是决定是否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材料。

  给即将填报志愿的同学做个总结

  恰逢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如果你有志于以后投身游戏行业,那么不妨去尝试中传的游戏专业。

  如果成绩不太理想或者受到艺考条件的限制,那么也没必要过于纠结。利用大学时间自主学习,并早早开始准备作品集,然后去申请国外的院校读研,那里才是真正的开始。

  最后一盆冷水:别忘了出国留学的费用问题。欧美国家,特别是北欧物价相对都是非常高的,算上学费、食宿等,一年的总花销可能会在10万-30万人民币。如果家庭条件有限,可一定要为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做好准备哦。ヘ( ̄ω ̄ヘ)


  本文国外高校信息主要来源于indienova系列专栏 《关于游戏设计专业院校,你所不知道的》,以及音频栏目《游必有方》。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的读者,可以访问indienova自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