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中国版BOOKOFF,多抓鱼还差点什么?

刘旷 出处:二牛网 2018-05-31 11:50

成为中国版BOOKOFF,多抓鱼还差点什么?

 

“买书如山倒,家里地方小”、“买书一时爽,搬家泪两行”……

 

如果你也是一位重度囤书患者,一定对书太多没地方放,搬家舍不得扔,带走又麻烦的困扰感同身受。对于“闲置”书籍来说,最佳处置方式不外乎将其交给喜欢此书的人,但二手书交易却是件费时费力之事,时间不紧迫尚可在闲鱼、豆瓣同城、孔夫子旧书网等平台花十天半个月等待有缘人;若是时间紧迫,纵使于心不忍,也只能选择捐了扔了扎成捆卖了。

 

因此,当效仿BOOKOFF的多抓鱼出现之后,囤书症患者们仿佛获得了救赎,在口口相传之下,文艺青年趋之若鹜,恨不得将所有藏书都扫码入库。多抓鱼公众号收获30万用户的同时,也相继获得了由险峰长青领投的天使轮,由经纬中国领投的A轮,以及腾讯的新一轮投资。

 

但,在一众好评声中,批评声也此起彼伏,二手书市场的新晋玩家多抓鱼口碑两极分化。多抓鱼想成为中国BOOKOFF,这件事真的靠谱吗?

 

效仿BOOKOFF,多抓鱼为二手书市场添一剂良药

 

多抓鱼的回收流程为:用户扫码-机器审核并估价-快递上门收书-人工审核-付款-翻新-上架。从回收流程来看,多抓鱼与孔夫子旧书网等C2C模式的二手书店相比,有三方面优点。

 

统一定价:孔夫子旧书网等C2C模式的二手书店,卖家可以自由定价,图书质量平台不可控。微博上有位备受尊敬的老师,每次一推荐绝版绘画参考书,孔夫子旧书网上的个人卖家便会伺机哄抬价格,混乱的市场定价导致书籍售价远高于实际价值。

 

但,在BOOKOFF模式中,用户实际是将书籍卖给平台,再由平台统一定价出售。效仿BOOOFF的多抓鱼有效规避了个人出售二手书估价难,市场定价混乱的问题,用户也不必花费大量时间与买家周旋,或在发帖散书中耗费大量时间。

 

统一翻新: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的书籍,品相完整度相差千里、正版盗版混杂,导致淘二手书体验大打折扣。而多抓鱼和BOOKOFF一样选择对回收的旧书进行统一翻新,在筛选阶段淘汰掉影响书籍完整性和美观的商品,经消菌杀毒后重新塑封,将书籍品相标准化。因此,多抓鱼上的二手书品相较为完整,品质上也比较有保证,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统一物流: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沉甸甸的重量,物流成本已是阻碍线上二手图书流通的重要因素,用户费心费力之后,得到的可能是一个书价抵不上运费的结果。对此,多抓鱼采取的办法是与顺丰合作,由顺丰人员上门收书,快递费用则由多抓鱼承担,有效避免了个人交易所获不抵物流成本的问题。

 

多抓鱼改善了传统二手图书交易市场的几大通病,BOOKOFF模式看似在中国畅通无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中国式BOOKOFF水土不服,多抓鱼把谁当了假想敌?

 

当语境不同时,词的意思会发生变化。中日国情有所不同,多抓鱼与BOOKOFF面对的市场环境也完全不一样,难免会水土不服。多抓鱼想要促进二手书籍流通,帮用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却似乎选错了假想敌。

 

从价格来看,多抓鱼的回收价比市场价低,回收价普遍为2-4折,只有少数书籍能以原价5折回收,多抓鱼在价格上没有优势,用户若有品相完好的书籍必然更愿意出售给转转二手书等出高价的平台,多抓鱼在此阶段会损失一部分优质书源。

 

回收价没有优势,售价同样没有优势,多抓鱼个别非绝版书定价在5折以上,甚至高于京东等图书电商的新书定价,而品相完好的二手书定价也与新书相差无几。或许是由于基数小,多抓鱼的智能定价系统与市场定价误差有点大。

 

单从图书售价来分析,多抓鱼的假想敌已经不是孔夫子等二手交易平台,而是更接近于京东等图书电商。但中日图书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二手交易市场也非常成熟,不少消费者甚至只消费二手商品而不选择新品;日本读者对纸质书的消费热情高,纸质书的定价也非常昂贵,因此BOOKOFF折价50%出售非常优惠。

 

中国则不同,一是大众消费二手商品的习惯未形成;二是纸质书与电子书并重,纸质书购买行为也主要集中在线上,《2017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10%,网店同比增长30%。国内图书定价本就低,用户在京东、亚马逊等平台上购买新书也有折扣,更不用说热爱造节的图书电商时不时还有满200减100等优惠购书活动,试问同样的价格下用户为何不选择购买新书而选崭新的旧书?

 

多抓鱼的回收价低,售价与新书相差无几,图书品类又少,想要促进书籍的循环使用,让更多用户选择多抓鱼,恐怕还需要另外的吸引力。

 

回收机制缺点多,多抓鱼给不了用户安全感

 

除了价格问题之外,不妨再回顾一遍多抓鱼的回收机制,看似稳妥的背后问题也很多。

 

其一,回收需要经过两轮筛选,机器只能筛选出不销售的图书,品相需要靠人工辨别,可见多抓鱼的系统尚不够智能,回收流程繁琐,效率不高。同时,被拒的图书,不能和用户购买的图书一起寄回,用户若想收回必须自掏运费,否则便是默认由多抓鱼处理。

 

简而言之,用户不但书没卖出去,还要花钱买回想要卖出去的书,不仅在回收旧书的交易中多做无用功,而且须支付额外成本,多抓鱼与用户间已产生信任问题。

 

且不去恶意揣测多抓鱼如何处理不合格的旧书,是销毁还是统一出售给其他回收机构,又或是当做公益捐出,但如此处理图书正说明多抓鱼不仅对中国的阅读趋势把握不够准确,也违背了促进图书流通的初心,并没有让需要二手书的人真正享受到平价二手书的便利。

 

其二,多抓鱼回收的书侧重于畅销程度和豆瓣评分高两点,目前回收数目仅限人文、商业、生活、科技四个类目,主动拒绝了很多书籍,如2004年之前出版的图书、教材及教辅类图书等。

 

一方面图书品类不全,书籍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很难撑起二手书的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对二手书有需求的用户,大多都有收集初版或者绝版书的愿望,但多抓鱼将回收书籍限定了范围,也就表示用户想通过多抓鱼找绝版书无门,出售也无门。多抓鱼的二手书库存非常少,许多用户买二手书全靠抢,并未抬升图书的流通价值。

 

其三,多抓鱼想通过大数据基于兴趣为用户荐书,但是书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支撑起兴趣分发,多抓鱼的智能定价系统也是基于社区内的消费行为来分析,定价与市场很可能会出现脱节,这也是书籍数量不足带来的问题。

 

多抓鱼的创始人曾说,想服务于对价格不敏感,但是对于自己的时间和效率非常珍惜,以及他不希望这个书被浪费,理念与多抓鱼比较一致的用户。但从整个回收机制来看,多抓鱼想服务的是有经济能力的知识白领,并以默认用户是愿意丢弃书籍作为运营方式,但用户的时间和效率已被浪费,不想书被浪费的心意也被践踏了,这个交易流程有明显的不公平之处。

 

多抓鱼服务天平失衡,回收与出售两碗水得端平

 

多抓鱼想成为中国的BOOKOFF,但只是套用了模式,BOOKOFF如此受读者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服务上不区别对待任一读者。二手书交易面向两个群体,一如BOOKOFF创始人坂本孝所说“我们的上帝有两个,一个是来购书的读者,另一个则是来出售旧书的供应者们。”

 

反观多抓鱼,只保证了购书读者的体验,通过特色书单、精品书籍等内容运营留住用户,但回收机制仿佛是在劝退想分享书籍的用户。多抓鱼的定位是二手书商,于情于理多抓鱼也需要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不然该如何留住优质图书,再用优质图书留住用户呢?

 

BOOKOFF式的中古书店不仅胜在书籍簇新,也胜在线下服务十分贴心。如今实体书店有所回温,露西弗等连锁书店发展得颇有声色,已有一定规模的多抓鱼也可以尝试在线下布局体验店,由专业人员验收图书而不是交给物流企业,更能保证服务质量。更何况重资产模式虽然成本高,但在新零售背景下却是不可或缺的优势。

 

如今视觉识别与AI结合已相对成熟,多抓鱼也可考虑通过摄像头智能审核图书以保证服务、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多抓鱼仿照BOOKOFF的模式,虽然解决了品相缺乏标准化、估价难定、书价难抵物流成本等问题,但图书定价上的竞争力不够显著,回收流程上也存在繁琐、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多抓鱼以改革者的身份已经抓住了一部分用户,但未来还需解决信任问题,以及优化回收机制,才有可能在口碑与创新的双重发酵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