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单年融资额从2014年的8.78亿元到2017年的42.17亿元,“AI+教育”只用了4年,这是亿欧智库所发布的权威数据。并且在2018年,AI教育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记录被刷新,达到5亿美元。至此,包括中金、红杉、经纬、IDG、金沙江创投等在内的近200家投资机构已经入局“AI+教育”。与此同时,新东方、VIPKID、沪江等教育巨头也马不停蹄地相继进入赛道。
AI赋能下的教育市场在资本引爆、巨头加入和巨额融资中滚滚向前,赛道不断被细分,竞争残酷程度也逐渐加剧。而在此期间,个性化教育逐步被提上最重要的位置。
个性化教育为何成了“AI+教育”上的那块高地?
利用大数据将知识点进行全景拆解,无时间限制进行人机互动…这些都是“AI+教育”的突出特点。但不管是百度所推出的“百度教育大脑”还是乂学教育的“松鼠AI”,亦或是好未来的“魔镜系统”,它们都选择在个性化教育上发力。那么为什么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了“AI+教育”的高地?响铃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用户端:从关注平均值到关注个体,学习者主权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教育行业年度消费总额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其中K12课外教育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并且早在2016就占据了教育行业50%的市场份额。因此,对于AI+教育市场来说,抓住K12的用户十分关键。
与网络移民的80后不同,作为K12用户主体的00后们在互联网中成长,自带互联网的基因,更为强调自主性。根据微咔所发布的《00后互联网用户报告》 所述,00后们需要自主权,热衷于独属的个性化定制。也正如OKAY智慧教育创始人CEO贾云海所说,以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必将取代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学习者主权时代已经到来,个性化教育势在必行。
从关注平均值到关注个体,依靠大数据和算法构建的AI+教育要想在学习者主权时代中生存下来,就更加要迎合用户市场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放大因材施教这一AI赋能教育的独特优势。
2、产品端:多数AI+教育项目宣扬的“千人千面”多数停在概念上
新东方、昂立等大多数传统在线教育项目的困境在于“千人一面”,因为他们依然是标准化的传统教育形式,而非定制化教育。而AI赋能教育,看起来可以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尽管很多AI教育都在朝着“千人千面”走,但仍然只是处于深度个性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很多AI教育产品动不动就打出的“千人千面”宣传口号在实际过程中却完全做不到。桃李资本合伙人姚玉飞也在采访中表示,现在市面上的“AI+教育”很多并不是真的“AI+教育”,一些产品只要有涉及类似于测评或者识别的功能,就直接号称自己是人工智能。
另外,因为受限于数据量、学生的情绪识别、学习状态识别等技术问题,目前许多AI教育产品离真正的“千人千面”依然还有一段距离。但正因为市场上充斥着的“伪AI教育”才让一些已经突破技术瓶颈的“真AI教育产品”快速超车。例如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平台所组成的百度教育,通过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开发出串联了1千多万细颗粒度知识点的教育知识图谱以及AR知识点解析等等,真正突破了限制实现“千人千面”的瓶颈。
3、细分行业端:个性化教育成了K12、英语培训等优质赛道的赛点
K12、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目前教育市场已经细分成了多个赛道,其中K12和英语培训的赛道优势更为突出。 拿K12教育来说,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学生人数看,2016年K12在校生人数合计1.83亿。再加上“二胎”政策影响,这一人数毫无疑问将持续增长。另外根据《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50%的家长每年为孩子在线上教育花费1000-5000元。
显而易见,由于公办学校和补习学校的教考分离以及开放“二胎”政策影响,K12阶段的在线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英语培训则更不用说,从幼儿、青少年大学生、职业人士等,英语既是考试必备项目,又是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
与此同时,那些AI+教育项目在K12、英语培训等优质赛道通过AI技术加持,朝个性化教育大步推进,从而在混战种突出重围。例如百度教育在K12教育领域所建构的知识图谱,通过串联起1千多万细颗粒度知识点的知识图谱以及百度文库旗下的题库产品线,重新构建了K12领域学习链路逻辑,将题目与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为用户聚合相关知识点的所有题目内容,从而帮助用户更加有效率的复习。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育已经逐渐成为“AI+教育”的高地,那么要如何真正实现“千人千面”呢?
要实现真正“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还得有几个前提条件
由于受限数据库规模、情绪识别等原因,很多打出“千人千面”个性化教育的产品都是“伪AI”,只是处于深度个性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响铃认为要真正实现“千人千面”还得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1、“因材施教”之前需要结构化数据的“喂养”
“因材施教”的根本基础便是产品所需要的结构化数据,如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等。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数据库一旦缺乏优质和海量的数据,就可能造成产品的缺陷。新东方在线COO潘欣曾在采访说,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不仅是算法,还需要数据,而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最缺的就是数据。有了数据再谈人工智能是更切合实际的,如果没有数据就是空中楼阁。
目前,许多产品的数据来源单一,主要是收集产品自身以及传统教学行为的信息,从而转化为数据。例如千学霸君的“AI学”通过落地到安徽的100多个普通班级,来获取更为详细的数据。
但是显而易见,像这样从0开始重新建立数据库时间成本太高,多数项目还没有跑进赛道就可能已经被淘汰。因此,产品需要打破目前呈现的单打独斗局面,通过融合多样化的数据库来突破大数据的瓶颈。
毫无疑问,拥有海量数据的大公司对于这个问题不用费心,例如百度。其所推出的百度教育大脑,就有如百度文库、百度阅读、百度智慧课堂等产品的各项数据作为支撑。尤其是百度文库和百度阅读。前者目前文档数量已达到2亿,内容覆盖了基础教育、资格考试等50余个领域。而后者与500家出版集团建立了合作,有20万+正规出版书籍。在这两个产品的支撑之下,百度构建出一个巨大的知识图谱网络,拥有2亿的内容画像,以及1千多万个知识点。而这,也是百度教育大脑能做到“千人千面”的主要原因。
2、口口声声的“智能化”需要实打实的技术支撑
AI驱动下的个性化教育,平台能力强弱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平台所构建的的知识图谱的强弱。因为知识图谱的广度、深度以及关联性等,不仅牵涉到数据库的量级,还体现出平台算法构建的能力,这也正好展现出AI教育产品的真正实力。
因此,很多平台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图谱,不断加强自身的“智能化“,从而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体验。例如Knewton通过将教材数字化,建立知识图谱。而百度教育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目前已挖掘、串联了1千多万细颗粒度知识点,形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教育知识图谱库。
3、直探教育本质,教学生之前能不能先更懂学生
教学一直是非标品,另外在老师传输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存在。相反,学生会因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对于老师所传输的内容进行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从而影响着老师的教授效果。
对于AI教育也是如此,在进行个性化教育之前,通过对学生进行特征识别和进行情感沟通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毫无疑问比粗暴的灌输知识更有效。例如百度智慧课堂利用环境和场景感知技术,通过VR/AR授课。百度阅读听书功能则深度结合语音识别技术,通过意图识别以及内容画像和用户画像,做出精准推荐。海风智学中心上线的“好望角”AI应用,也能够进行多维情绪识别以及专注度分析等,来助力教学质量。
4、师资是AI+教育的核心支撑力量,学生个性化之前先得让老师个性化
老师作为AI+教育链条的核心,即是服务提供者,也是内容生产者。因此在全面推行个性化教育之前,首先要做好2B的服务。无论哪家平台,都应该打通线上和线下教学来构建AI教育闭环,通过教师和AI的正反馈效应来提升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收益。
目前AI教育市场中,对于2B方面投入的平台还不多,他们大多数目的是希望获取线下数据。不过有一些项目则是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带动了自己的商业化进程。例如百度在一年的时间内,将智慧课堂铺设至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121所学校,通过将平台的海量资源开放当地教育资源,来大幅提升当地的教育资源。并且为了协助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人工智能,百度智慧课堂上线了“AI教育”专栏,分为三个模块。其中“教学服务”模块支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AI技术体验、原理揭秘、教学应用场景、下载包等服务。这样有利于教师突破设备障碍,实现AI教学的可能。
总之,如今的AI+教育赛道又平又挤,百度教育大脑利用自身的AI技术优势以及来自于百度文库、百度阅读、百度智慧课堂等产品的海量资源支撑,慢慢在个性化教育上实现领跑。而在未来“AI+教育”将如何变化?谁又能突出重围?我们共同期待。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 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