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在国内并不算一个新概念,其实它在国内的兴起还是有一定“历史”。早在2015年,上海就出现了市场主导的“网约护士”,虽说当时app没什么名气,但在当地也实现了一天过万的服务。也许在那个时候,市场还是为网约护士埋下了发展潜力。
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这一决策下来也意味着,曾一度陷入舆论漩涡的“网约护士”得到了官方许可。
在去年,网约护士的共享商业模式就在各地盛行,但由于该项目存在监管空白、权责不清、医疗安全等问题,这也让网约护士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这次政府官方推出6省市网约护士的试点计划,也许是在为网约护士的发展添砖加瓦,只是网约护士真的能在国内刮起温暖的春风吗?
国内民众看病难仍然是大问题 借共享经济网约护士应运而生
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创造了票房神话,虽说剧情讲述的是患者买低配版的假药来治病的故事,但很多民众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还是产生了很强的同理心,可以说这部电影击中了他们内心的柔软。站在客观角度看,在中国消费者不论是看病还是买疑难杂症的国外药真的是很不容易,这种社会问题短期内也难以实现解决。在疾病面前,也许任何人都没有捷径,他们肯定都是要想方设法的找更好的优质资源去治病。
目前国内的医疗情况还是处于医疗资源紧张跟不足的阶段,消费者看病需求缺口很大,只是各地区的医疗资源还是有限,短期内也仍然无法更多每个用户看病的需求。当然这种情况并非只出现在国内,作为世界性难题,美国的医疗投入占GDP的15%~17%,仍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日本、加拿大等国投入约为GDP的10%,但仍有效率上的问题。
因此,作为新兴经济体,尽管中国目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快速增加,但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仍有差距。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用户而言,外出看病并不容易,在小病小痛的前提下如果能预约医护人员上门解决一些基本的看病需求确实还是备受这部分群体的青睐,像目前在6省市展开试点的网约护士也许能缓解一定看病需求。当然就目前的需求来看,老年人用户的需求会更广泛一点,但这个群体规模的需求不容小觑。
可以说国内银发经济是个蓝海,老年人将达2.55亿人,护理市场大有作为,市场需求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7.8%左右。在这一庞大的数据中,还有很多患有慢性病、处于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网约护士的模式既整合护士资源,又能为有需求的用户解决看病难的一定需求。网约护士App在市场上出现,服务内容覆盖范围也更广,包括打针、输液、静脉采血、留置针输液、导尿、普通换药等,对于老年人而言网约护士提供的服务真的挺需要的。虽说网约护士的商业模式出现并不稀奇,毕竟之前国内也有不少的共享经济项目,有的还逐渐成为行业的重要支柱,只是网约护士的发展能出现像共享滴滴这样的规模吗?小谦笔记跟大家一起探讨下。
网约护士游走在合法与非法边缘 概念虽美好但发展面临大挑战
相对于其它共享经济而言,网约护士存在的风险更高,毕竟是跟医疗挂上钩,这都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方面的因素。虽说网约护士能够集中社会上的一些医疗资源,但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不论是监管还是审核都是面临很大的挑战,外界对于网约护士也是褒贬不一。在肯定它的发展优势的同时,网约护士要想迎来大规模化的发展还面临无法预估的大挑战。
其一,医疗安全是一条红线,医疗安全谁来保障。这个问题不论是平台方,还是对于用户而言,都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此前共享经济里的巨头,滴滴接二连三的发生顺风车用户遇害事件后,外界对于滴滴可谓是口伐笔诛。对于网约护士如何处理这样的大问题就很不容易,一方面评判的标准很难确定,另一方面如果出现故意为之的行为难以避免。除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个大问题;同样对于上门服务的女护士而言,她们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其二,网约护士目前并不受资本青睐,缺少发展大规模化的资本力推。之前有媒体梳理了13家涉足护士上门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在2015年前后建立,主要集中在北京,其次是广州、深圳和上海。13家企业中,约只有一半的企业走到pre-a轮或天使轮,融资最多的3000万元,最少的几百万元。这对于网约护士而言,要想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而言,少了资本的协助短期内自然也难以诞生有一定规模的头部平台。
其三,因注册执业地局限,签约护士属违规执业。根据2008年实施的《护士职业注册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即便取得执业许可证,这些护士也不可以在其原注册的执业地点、也就是医院以外从事护理工作。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短期内也许政策难以有大的变动,未来平台方如何解决护士注册执业点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一部分护士也许还是执业资质未达到政策要求。
从上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网约护士的发展不论是在监管、资本、参与者三个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发展软肋。在小谦笔记看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约护士的诞生虽说有一定市场需求,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大的阻力,未来市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推动它的发展呢?
网约护士大规模化还为时尚早 行业发展走上轨道需各方努力
就目前网约护士发展的情形来看,虽说有官方的部分省市的,但要想将这个模式在全国大范围内推行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考验。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正在风口上,互联网医院、处方共享、药品配送、医保结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业态”、新手段纷纷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人们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在大环境下,网约护士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前景,未来各方可以如何为它添砖加瓦呢?
其一,官方的支持力度应该还是要广泛跟深入。之前就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介入,规范相关行为,避免一哄而上、管理滞后。相关政策配套和行为规范出台的快慢,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约护士”未来能走多远。当下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也意味着网约护士的发展有了政策的支持跟扶助,这已经是很大的利好消息,未来官方还是要有更多动作来推动跟保障网约护士的健康稳定发展。
其二,网约护士平台要完善好护士资质审核,更好的保障平台上的护士有证可查。互联网平台方面,可以购买/共享公安系统个人身份信息或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进行比对核验,保证平台上的护士不论是资质还是信息有据可查。对于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机制,除了相关部门应制订应急处置预案之外,平台方也有制定一些方案来保障平台上的护士的权益。
国内前两年盛行的共享经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用户跟市场,它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不同形式的共享经济。当下网约护士虽说还未形成一股势力,但在不少平台投资者和医疗界人士认为,网约护士”满足了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的配套和行为规范,将决定产业的未来走向,要想让这个行业的发展走上规模还是需要各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