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月初彭博社就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在港股上市,并在无需披露财报的情况下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募资金额达200亿美元。
而据IPO早知道消息,腾讯《一线》12日报道,其募资额下调至100亿美元。
尽管,阿里巴巴从被传出已递交上市申请至今,其传闻募资额持续走低。从最初200亿美元降至此前150亿美元,直至如今的100亿美元。但阿里在美股市场上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2019年迄今为止涨幅达到了21%。
这或许跟其回港上市的计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前,InvestorPlace的刊文也指出,这亮眼的表现,至少有一部分应该归因于他们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而阿里和港交所实际上也是有着很深的渊源。
阿里IPO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7年,阿里旗下B2B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IPO,计划发行1.28亿股股票,发行价为13.50港元。当时,阿里巴巴网络吸引了逾56万香港散户投资者,认购订单达到331亿港元,超额认购257倍。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上市第一天开盘报30港元,较13.50港元的发行价增长一倍以上。投资者众多认购十分疯狂,导致港交所的交易系统不堪重负,交易延迟,这在港交所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尽管散户投资者热情洋溢,但是机构投资者当时并未充分认识到阿里巴巴网络的价值。一些投行分析师认为阿里巴巴网络的定价“严重过高”。同时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感冒,阿里这个鱼池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殃及,股价持续下跌。同年3月份,阿里巴巴网络的股价再也没有回到30港元,并很快跌破了发行价。
2012年,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需要退市后将整个集团业务打包上市,马云决定让阿里巴巴网络从港交所退市,同时也包括了“为了摆脱市场期望、盈利能见度以及股价波动的压力”的原因在内。
而后,2013年阿里巴巴曾经表示香港是其上市的首选地点,但因为港交所不支持阿里巴巴“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亦不认可合伙人制度,最后选择了在美国上市,港交所也因此和阿里巴巴失之交臂。
2014年,阿里巴巴顺利登录美股市场,募资总额高达250亿美元,一度成为美股史上募资规模最大的IPO。
据wind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美发行价为68美元,上市首日大涨38.07%。虽然在2015年经历过一段低迷期,一度跌破发行价,最低触及57.20美元,但此后却迎来持续上涨,至2018年二季度突破200美元。目前其股价为173.5美元,在228只中概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网易。
当然,错失这样的巨无霸港交所相关人士也表示十分遗憾,此后,为了不让更多的新经济公司流失,港交所开启了制度改革,在去年的4月30日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敞开大门。
阿里巴巴重回国内又有了希望,此次阿里巴巴拟回香港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15日晚阿里举行了股东大会,会上通过了将股份1拆8的融资方案,同时也重选了4名董事,包括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创办人杨致远、雀巢集团前执行副总裁龚万仁及被称为“马云接班人”的阿里巴巴行政总裁张勇,值得一提的是,张勇是这次唯一一位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提名的董事。
消息流出后,截至15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上涨2.62%,报收173.50美元。从美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对阿里回港上市市场也是持有积极态度的。
虽然,目前为止阿里并未对相关消息作出任何回应,但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回港上市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若阿里此次能够在港顺利上市,也将成为其第三次的上市之路。
但阿里巴巴的募资额一降再降,引得市场猜测不断,其为何会选择降低募资额回港IPO?
一再降低募资额 阿里回归意愿强烈?
事实上,降低募资额度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或是因为受港股市场环境的影响。
同时,阿里巴巴也考虑到当前港股市场所面临的市场压力对其上市后的股票流动性及股价表现的平衡等因素。
除此之外,我们依旧可以窥得阿里回港的多面好处以及国际上的多种因素,也是其降低募资额一心回港的重要原因。
相较而言,香港的投资者们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更为熟悉,他们大概率本身就是淘宝用户,生活中也用支付宝结账。而在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亚马逊或者信用卡才会是首选,这种天然的熟知会潜移默化地增强资本市场对阿里的信心和好感。
国内更多的投资者希望能够购买阿里巴巴的股票,而如今其已经通过了股份1拆8的方案,也将吸引更多散户投资者加入这宗买卖当中。阿里回港也能够离主要的服务对象和主要的投资者更近。
另外,作为中概股,美国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也不会像港股市场对腾讯那样看好。参考彭博社的数据,阿里巴巴的预期市盈率下降为23倍,远低于腾讯在香港的31倍的市盈率。
而港股市场,也需要更多的优质互联网股票,现即已向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敞开大门,为阿里的回归也提供了条件。就在今年1月,香港特首郑月娥在一个活动上,向阿里巴巴发出邀约,马云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香港市场”。这也体现了,港交所对科技优质股的强烈需求。
市场需求以及大环境的利好态势,或许更加坚定了阿里回归的信心。综合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阿里会一再下调募资额了。
但回港之后将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重选董事的背后意味着阿里巴巴的世代更替的开始,届时阿里的发展会如何?
再回港股 机遇和挑战并存
阿里巴巴将股份1拆8,股价将会大幅下降。若以最新股价173.50美元进行计算,拆分后的股价将变为21.69美元。折合人民币,未拆分之前每股股价为1000多元,这样的股价会将许多的小投资者拒之门外。而拆分之后每股为100多元,这对未来香港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是利好的,对公司扩充股东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时,股价拆分也为公司在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而马云退出董事会,只留张勇作为合伙人的代表在董事会,可以看出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文化和制度抱有充分的信心。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在阿里精妙的法律制度设计下,合伙人依然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届时,马云即使退休,但在公司依旧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但此次回港股市场,正好赶上了港股市场遇冷时节。港股IPO市场活跃度远逊于去年,当然也影响了一些正在申请香港上市的公司计划。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面对港股市场的“残酷”,就连前景无限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只能“降价”处理。
鉴于近期围绕着港交所科技公司的消极氛围,譬如在赶赴香港上市的巨无霸中,表现比较好的美团点评尚且挣扎的破发边缘,小米上市时也被寄予了厚望,但如今却遇股价腰斩,香港投资者会不会认识到阿里目前的价值还不得而知。当然,考虑到阿里的领头羊地位和强劲的财务业绩,这个可能性还没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但届时,阿里从港交所筹集来的额外资金能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还是未知,会不会导致阿里股票被摊薄,股价停滞不前,这些都还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虽然阿里自由现金流强劲并且在不断增长,但是在核心电商业务增长放缓之际,他们也在追求耗资巨大的新举措,例如发展云计算部门和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这对阿里而言也将面临着巨大金额的资金投入。
同时,在2018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社会零售消费增速下滑,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呈现业绩上增长“瓶颈”。比如与阿里巴巴市值最为接近的另一巨头腾讯控股,就历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增速下滑,2019年Q1同比增速降至16%。
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阿里自身也应居安思危,自然是需要不断的创新。
此外,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去年3月份阿里巴巴正在研究A股上市的方案。或许,有朝一日,阿里巴巴踏上第四次的上市之路也不无可能。
未来,阿里顺利重返港股市场之后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我们将在往后的日子里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