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规模由小到大,速度由快变慢

刘旷 出处:二牛网 2020-01-02 15:33

阿里健康:规模由小到大,速度由快变慢


近几年,“油腻”、“赘肉”、“脱发头秃”等词汇频频出现,年轻人群体刮起了一阵“养生风”。“敷最贵的面膜,吃最贵的保健品,涂最贵眼霜,熬最深的夜”这句话成为网友们调侃当下所谓“养生”行为的经典语句。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国人对医疗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升。2019年双十一各大平台销售战绩显示,天猫医药平台在开场145秒内成交额破亿,仅10小时31分医美行业成交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天的交易数目;京东双十一健康医药部分的成交额是日均的16倍;美团点评双十一的医学美容订单量同比增长275%,消费医疗同步增长839%。


互联网大健康领域的佼佼者阿里健康,近期公布了2019年度中期业绩财务报告。单从财报数据上看,五年营收复合增速超过100%凸显了了它的实力,但平淡的股价及持续亏损的事实,又不禁引人思索:阿里健康在医疗领域上能越战越勇吗?


阿里奶爸的喂养


细数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零售业务,纳涵了C2C购物平台的淘宝、B2C的天猫、B2B的采购批发网站1688、团购模式的聚划算以及专做跨境贸易的全球速卖通等多个平台,还涉及健康医疗领域。


实际上,大健康产业是块膏腴之地,亟待玩家入局开发。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增幅达32.1%。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早在多年前就已瞄上健康医疗产业且伺机而动。他曾多次发表“不要拒绝和你谈健康的人,未来势必大爆发的产业一定是大健康产业”、“下一个能超越我的人,必定在健康产业”等言论,向外界频射进军健康领域的信号。


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国内医药电商改革迎来拐点。文件指出:“不再限制药企、药店之外的主体进入医疗行业,同时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储存和配送药品。”这一利好政策给各大企业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随后,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以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人民币)收购了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将其更名为“阿里健康”并改换股票简称及公司网址,顺利借壳,开始了阿里健康板块的资本运作。


彼时,中信21世纪分别拥有国内首块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以及全国药品监管码体系。在整合了这一牌照资源以后,阿里旗下的天猫医药馆即可脱离因没有行业牌照而被频频下架整改的窘境。同时,加速了阿里集团的B2C业务孵化进程。


2016年,马云提出“Double H”战略,即为健康(Health)和快乐(Happiness)。将阿里健康上升成为阿里巴巴医疗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旨在为全国14亿人提供“互联网+健康”服务。


在确立阿里健康的战略定位之后,阿里集团做的第二件事便是不断为之扩充体量并补齐了《互联网药品许可证书》的ABC三证。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0月31日,阿里健康先后投资了华润万东万里云、广州五千年、安徽华人健康、漱玉平民大药房、贵州一树药业、甘肃德生堂以及两大体检巨头的爱康国宾和美年健康等多家药企。同时阿里集团向子公司移交天猫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业务。


至此,阿里集团铺设的大健康生态显露雏形。


营收上扬难掩亏损之“痛”


2014年出生至今,阿里健康迈进了第五个年头。翻阅该公司历年的财务业绩报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个词——“增长”。


在营收方面,营业收入数值从2014年的0.33亿元人民币一路飙升,至2018年达到顶峰为50.96亿元人民币。在今年上半年内,阿里健康录得收入41.1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9.1%,且公司每年的营收增长率均稳定在100%及以上。而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则从2017年的0.08亿元提高到2019年上半年的1.39亿元,同比提升1230.6%。


阿里健康:规模由小到大,速度由快变慢


此外,2019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8.1%,长期偿债能力基本无忧。流动比率为1.74,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基本无债务风险。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在不断改观,在2019财年内获取高达3.96亿元的现金流。


可惜,阿里健康亮眼的成绩没能取得资本的认可。


在2019年度中期业绩财报发布后,阿里健康的股价涨约2%,报8.57元,但这主要是受到母公司阿里巴巴重回港交所首次开盘的影响。当剥去母公司外衣下的阿里健康,其股价仍旧没有增长。


另外,亮眼的增长数据之下,阿里健康的亏损“痛楚”仍在持续。


阿里健康2014和2015这两年的经营亏损分别为1.05亿元、1.99亿元;2016年其经营亏损飙升至2.08亿元,相较2014年的亏损额度上涨了50%。亏损持续至今,2019年第三季度亏损金额为76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000万元大幅收窄至91.5%。虽然亏损缩窄,但依旧难遮阿里健康长期身陷亏损“泥沼”的事实。


阿里健康:规模由小到大,速度由快变慢


深究阿里健康的亏损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战略收购支出以及运营花销过大。据阿里健康财报披露,2014年至2018年期间,阿里健康投资(收购)累计金额达到约46亿元人民币。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内,其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3.33亿元,同比增长52.85%。行政开支及产品研发开支分别增长了18.11%及22.96%。各类支出大幅攀升之下,使得“造血”能力偏低的阿里健康没能及时填补支出的漏洞,入不敷出造成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


其二,创新型业务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医药电商作为阿里健康的营收主力军,在2017年才首现在公司的财报当中,盈利的时间相对较短,还未形成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而另一边的创新型业务仍在探索阶段。


为抢占市场,阿里健康在前期大量的资金输出,可何时才能结束这场疯狂的“烧钱”游戏却是个未知数。


医药电商业务危机显现


依托阿里的电商“基因”,阿里健康的医药电商零售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且成为了阿里健康的基本盘。


阿里健康2019年中期财务报表显示,包含医药电商平台、医药自营以及追溯业务在内的医药电商业务共占据阿里健康总收入97.01%的比例,累计贡献了39.94亿元的营收。其中,阿里健康所运营的天猫医药电商平台所产生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超过人民币 370亿元,线上平台的年度活跃用户累计达到1.97亿人。


不过,医药电商这个营收基本盘并非安若泰山,在网络卖药受限以及不断涌入竞争对手的威胁下,其潜在的危机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阿里健康难过政策关,尤其是处方药品的售卖,而这也是医药电商平台们不易翻越的一道坎。12月1日新施行的《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应当遵守本法有关药品经营的规定。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


虽然,文件未明确禁止“互联网医院+处方药”的医药电商模式,但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国内医院仍是我国处方药销售市场的主要渠道,况且,医疗用品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医院药房的质量保障性更高,推行网售处方药的动力明显不足。


另外,最为关键的是阿里健康平台所销售的多数药品不能够进行医保报销,这极大地削弱了消费者在平台进行购买的意愿。加之,如何处理好药品回扣、二次议价等医药流通环节繁杂的利益问题也萦绕着阿里健康。


另一边,各路兵家不断入场医药领域。百度成立AI创新业务部(百度灵医),对外收购康夫子和投资东软、思创医惠,专注发力AI医疗场景应用,并发布了业内首个《AI眼底彩照标注》团体标准。腾讯则聚焦于电子健康卡、医保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与飞利浦、诺华制药以及赛诺菲等药企合作,开始布局AI医疗。


此外,还有京东健康这名后来者。今年5月份,京东宣布整合旗下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等业务,成立“京东健康”子集团,当下已经完成10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近500亿元人民币。据京东官方透露,目前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有20多万名医生,1000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付费问诊每个月会超过100%。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携资金和流量涉足其中,阿里健康面对的形势必将更加严峻。


医美业务暗含隐忧


随着当下的医疗技术日益成熟,求美者需求越发旺盛,医美行业便是阿里健康业务拓展的最佳领域。


据《2019全球医美消费者趋势报告》披露,中国女性人均医美消费已达690美元左右,远高于第二位的韩国,位居全球第一。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达到1217亿元,预计行业收入规模到2023年将达到 3601亿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提高至24.2%。

不难看出,中国互联医美领域是一块巨型的“蛋糕”。


今年9月初,阿里健康联合众多医美行业品牌、医疗机构和服务商正式发布了天猫医美“焕新计划”,同时建立的“安心美颜”联盟,通过联动上下游,帮助消费者享受更为专业透明的医美服务。官方资料显示,2019年天猫“618”期间医美业绩同比增长572%。


只是,对这块“蛋糕”垂涎欲滴的还有新氧、悦美、美尔贝、更美、美黛拉、美呗等多家公司,甚至连美团也已经入局。据美团点评官方披露,其医美业务在2019年一季度实现了超过两倍的同比收入增长,美团医美在618和双11期间的线上交易额分别为6.7亿元、15.3亿元。


然而,除了面对逐渐拥挤的医美赛道之外,线下门店是阿里健康医美业务扩张的一个障碍。


当前,阿里健康虽携手天猫、手淘、饿了么口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等诸多平台进行导流,但医疗美容服务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才能够完成这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或许,阿里健康会选择与传统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来弥补,可是其服务质量也是难以保证。


这几年医美风口渐起,创业者、互联网企业、医疗机构纷纷入局,而医美高速发展也催生出大批非正规机构,医美市场鱼龙混杂。同时,基于医疗的特殊性,医美器械及材料的进购开销较高,业内使用劣质药物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整体来看,市场环境恶劣,竞争对手强劲,阿里健康的医美之路并不好走。


智慧医疗,迷雾重重


智慧医疗市场一片蓝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457亿元。预计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05%,2022年将达到1142亿元。


基于阿里云计算、大数据等科研基础,阿里健康的智慧医疗业务迅速铺张开来。


据官方资料显示,阿里健康先后推出定位医生助手的“ET医疗大脑2.0”、主打医学影象的医疗AI“Doctor You”、医学智库“医知鹿”等项目。目前,阿里健康的智慧医疗业务已涵盖人工智能、互联网医学联盟、医学科研平台、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远程影像平台、区块链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等多个层面。


受益于阿里集团的技术优势,阿里健康智慧医疗进展神速。报告显示,期内包含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医疗等创新服务项目的收入达到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7%。截止2019年9月底,支付宝已经签约的医疗机构数量超过11000家,其中二级和三级医院数量超过3600家。2019年9月在医院场景下使用支付宝医疗健康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700万,同比增长逾41.7%。


医疗团队方面,据阿里健康的财报数据,截止2019年9月底,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过27000人,其中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占比过半,达到18000人。只是,智慧医疗行业毕竟是个新兴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乏问题残存。


首先,行业研发费用高、投入周期长。众所周知,技术方面的开发免不了投入高昂的研发经费,这也反映在阿里健康的财报数据中。报表显示,2019年上半年,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1.3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3亿元涨幅达30.3%,亏损金额为760万元。


当然面临这一问题的不只阿里健康一家。号称“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在今年上半年研发运营费用有5.44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76亿元增加44.7%,四年累计亏损达30亿元;1药网2019年第三季度的运营开支为人民币1.654亿元(约合2310万美元),同比增长13.7%。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健康官方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支付宝医疗健康服务用户群,推进线下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能够预见,阿里健康要实现盈利仍需度过一段漫长且煎熬的时光。


其次,智慧医疗领域的法律监管尚待完善。虽然,我国在法律层面已颁布了部分智慧医疗的有关政策,可智慧医疗毕竟还是个新兴事物,并且其涉及的内容有云计算、区块链、5G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使得基于互联网等提供医疗服务的第三方平台仍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当医疗体系接入互联网技术,5G、区块链技术具体运用于哪些医疗场景?如何在保护病人的医疗信息不易泄露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医院掌握大量的患者信息其使用权利是医院还是患者?以及智慧医疗应用存在运行机制差异等等智慧医疗的相关问题纷至沓来。


虽然,阿里健康依托阿里巴巴的资源对健康产业进行“掘金”,但是在面对资金、政策等挑战之时,其最终能够挖掘出多少“宝藏”却暂时还没法下定论。


小结:


纵观阿里健康这几年来所做的种种尝试,无论是做医药电商零售,还是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甚至于引入AI、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智慧医疗体系。都可以看出,阿里健康有一颗扩张的野心。


而在经历了前期布局的磕磕绊绊之后,现在的阿里健康放慢了脚步,较注重于新技术的引进运用,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进行业务类目拓展。而这也是目前阿里健康应对主营业务发展步入瓶颈以及顺应大环境趋势的最佳方案。


尽管阿里健康在医美业和智慧医疗等方面做的还不成“气候”,甚至会面临政策监管上的风险,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这片广袤领域上还是大有作为。


总而言之,对阿里来说,其面向健康医疗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改革已下潜至深水区。行进的难度很大,不过若渡过了这深水区域,阿里健康往后的前进路子便是康庄大道,这也将成为阿里决胜未来的关键“棋子”之一。正如阿里健康CEO沈涤凡所言:阿里健康是阿里未来10年最好的生意。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