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最弱的LBS本地服务“老大”

于斌 出处:二牛网 2020-02-12 01:06

 

58到家,最弱的LBS本地服务“老大”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国内LBS本地服务的“老大”是谁?一直以来,主流舆论的目光都是聚焦在美团、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甚至盒马鲜生、互联网买菜品牌等。

  但最近,当看到58到家把自己称为“LBS本地服务到家门类”的“老大”时,于见不禁感慨:这种“到家门类”的老大地位真是一言难尽。

  前一段时间,发展多年的58到家终于传来将要上市的消息。相关消息显示,58到家计划赴美IPO,将寻求最多二十亿美元的估值。尽管具体进程还未公布,但这对于58到家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从2019年9月宣布进行组织架构升级,将58到家平台并入家政板块,到同期成功进行最新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再到谋求上市,现在的58到家似乎正行驶在“快车道”上。

  那么,这会成为58到家真正在LBS本地服务领域一骑绝尘的机会吗?O2O“江湖”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回望58到家的发展历程,2014年的“O2O元年”是其重要的发展契机。也是在这一年,几乎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征战O2O,O2O酒店、餐饮、旅游等多个细分领域开始飞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O2O行业的深入发展,O2O“到店”成为了行业主流,市场上的巨头企业也基本都出现在这个领域。但58到家显然更有“想法”,它开辟了“到店”之外的另一块“到家”门类,而且从广义上来说,它算得上是O2O到家门类里规模最大的那一家。

  但历经风雨之后,O2O到家真的如想象当中那么风光吗?58到家又真的能把“O2O到家”的大旗发扬光大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并不乐观。

  在进行过频繁的试错工作之后,58到家的业务重点终于聚焦在了家政+同城货运这两个市场中,但它目前仍然还在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与竞争压力,这些压力背后的“资本市场能否看好”等考量同样在让58到家压力重重。

  先来看看盈利问题。在发展早期的O2O补贴大战中,58到家的盈利情况显然是“看都不用看”,但随着行业洗牌之后,其盈利压力仍然未见改善,这可能是悬在58到家头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2018年发布的财报中,58到家披露了自己的财务状况。在整个2018年,公司实现了9.5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增速明显。但净亏损同时也高达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了99.8%。

  根据财报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58到家之所以亏损的那么多,主要原因在高额的销售费用和人工成本。在2018年,58到家的销售费达到了11.26亿元,比全年总营收还高出不少。人工成本也超过5亿元人民币,是全年总营收的一半还多。

  基于此,58到家的商业模式让公司经营受到了巨大的质疑,甚至还招致沽空机构GMT的“炮轰”。

  再来看看行业竞争问题。尽管58到家在国内到家服务门类里的确做到了行业第一,但它在该细分领域的想象力却一直饱受质疑。两大主营业务中,家政到家服务市场面临着众多中小企业的瓜分,整合难度大,行业互联网化前景似乎从未得到证明;而同城货运业务又有像货拉拉等这样的更加专业的竞争对手直接竞争。

  基于此,58到家不仅要想方设法解决自身的盈利问题,还要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怎么想都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持久战。

  再加之58同城一直以来所遭遇的大量质疑与口碑问题,作为“58系”企业的58到家想要在LBS本地到家业务中取得突破就显得更加难办。

  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来58到家背靠的都是围绕58同城所构建起来的流量“生态池”,而随着58同城本身都在持续面临营收及毛利率增速放缓、流量危机、行业地位危机等,58到家在今后想要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就更难了。

  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的行业大背景之下,58到家既有的流量红利已经使用殆尽,而之后它如果还想取得更大的增速,那么势必就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去买流量,这显然又与58到家目前的盈利状况相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走到了上市的当口,58到家目前仍然还处于烧钱扩张的阶段,这加深了其盈利状况的不确定性。而58同城显然又不再能继续给到58到家足够的输血,所以58到家独立上市工作目前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重中之重。

  因为只有上市,才有可能缓解58到家目前所遭遇的种种难题。

  可惜的是,上市仍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即便成功上市,58到家还将面临股价表现、市场认可等考验,鉴于其商业模式摸索至今始终未能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市场上对于58到家商业模式的质疑也在加剧。

  在家政服务与同城货运的现有市场环境下,58到家能否解决人力成本及销售费用巨大的“痛点”?要知道,家政和货运行业本身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鉴于其服务低频、非标化特征,58到家是否能够推动这两项业务实现规模化运作还是一个未知数。

  与同是“到家门类”的京东到家等玩家相比,“电商到家”显然更具想象力,其商业逻辑也更加具备有效闭环。相比之下,家政到家和货运到家似乎永远显得有些业务场景“弱关联”,这让其商业模式上就存在了大量的硬伤。

  基于此,58到家赴美上市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上市成功、股价表现平稳,那么在资本的加持下,58到家自然可以带动起旗下业务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但如果没能受到股票市场的看好,企业业绩与盈利表现仍然未达标,那么58到家的未来之路显然就要被盖棺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