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降本,云测试成为经济复苏加速器

曾响铃 出处:二牛网 2020-03-10 11:23

增效、降本,云测试成为经济复苏加速器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疫情进入下行期,离最终控制也不会太远了,复工复产成了当下的主题。

有序完成复工的企业们发现,在注定不太容易的2020年,要更好地活着,谋求进一步发展,除了政府政策扶持,在运营层面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To B企业开始行动起来,典型的,BAT都在推出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优惠服务策略。

而在这个To B的小高潮中,服务开发业务的“云测试”给开发工作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恰好满足了企业在复工后的现实需求,默默发展多年后,正进入高光时刻。

抽丝剥茧后,就会发现云测试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远不止限定在测试环节,在创新科技平台和巨头的推动下,其内涵与外延都变得更加丰富。

解决开发测试痛点,云测试已形成垂直平台和巨头两大派别

顾名思义,“云测试”即在云端配置测试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环境,客户上传项目以云的技术模式进行测试,与它相对的是传统测试模式,即企业自备各种搭载设备(如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由测试工程师按部就班完成测试和问题上报。

“云测试”的产生是奔着解决传统测试痛点而来,在这个领域,行业竞争也在激烈展开,但基本的格局已经形成。

1、创业者先入局、巨头“跟随”为行业价值背书

如果没有做过开发工作,可能很多人不太能理解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优质的数字化产品,其优质体验都来自繁杂测试的打磨。

提升测试环节的效率、降低测试成本,这种“云”端测试的模式最早来自于专业企业服务平台的“创新”——2011年APP迎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Testin云测首先以兼容测试为突破口搭建了一个可共享的第三方测试平台,随后逐步发展成今天的云测试模式。

2014年左右,云测试模式开始吸引众多玩家的目光,走出仅有Testin云测一个玩家的局面,既有垂直领域的创新者,也有BAT巨头加入,例如百度MTC移动云测试中心、腾讯WeTest平台、阿里MQC平台等,在国外,类似的平台也大范围兴起,如图(图片来源:自制):

增效、降本,云测试成为经济复苏加速器

巨头的加入,以及国外(主要是美国)企业的兴起,既让行业的竞争热度升级,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个To B细分领域的价值受到认可。

2、两大派别的行业格局坐实

虽然手机公司也会为开发者提供测试平台服务(小米、华为等),但这种服务仅限于本品牌机型,适用面有限,且其目的只是让应用在自家机型上不出岔子。

总体而言,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云测试不断有平台入局又黯然退场(例如东软易测云、搜狗云测等),现在,云测试模式的开创者Testin云测,以及BAT三个巨头构成了当前云测试“创新科技平台”+“综合科技平台的云测试服务”两大派别。

如果非要对比它们的区别,可以用“摄像头”来比喻:巨头的云测试就像是功能多样的智能手机搭载的摄像头,是众多功能之一,而Testin云测的云测试则像是专业照相的单反,更技术、专业、权威。

而无论如何,参与者更多,将会推动行业更快向前发展,在今天,我们手机里超过95%的应用都经历过云测试的打磨。

2020年企业增效、降本成为主题,云测试机会在哪里?

云测试一直不缺乏所谓“机会窗口”,其发展天然伴随移动互联网、数字化服务的发展,只不过,在疫情过后的2020年,当企业都开始把增效、降本当作十分重要的事,云测试的机会更加明显了一些。

总体而言,云测试的机会主要有这四个方面:

1、以效率帮助企业更高效、更快速实现需求

企业在开发方面的增效,主要基于两个目的:更快地推进业务,同时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对应到测试环节,就是要在加速的同时提高有效性,这正是云测试相对于传统测试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当AI融入到云测试中后。

增效、降本,云测试成为经济复苏加速器

以Testin云测的智能化测试产品iTestin为例,在测试脚本录制环节(简单理解,即工程师编制想要测试的东西以及实现步骤的剧本),支持自然语言录入文字即自动化生产脚本,例如想实现“向下滑动APP”的测试,传统测试需要一段不短的代码,而在iTestin上,工程师只需要输入“向下滑动”几个汉字就可以自动生产代码,效率很高,可以快速更改、配置。

从非专业人士的角度看,这种做法不是代码式的直接运行(传统代码脚本一般调用某些控件直接执行),在测试过程中,iTestin还配套了AI算法进行识别(基于APP截图的字符识别数据集,牵扯OCR等一系列深度学习技术),认识不同的APP界面,并将测试意图与之匹配,当前OCR识别时间在不影响测试的效果和结果的情况下从2秒降低到0.3秒左右,实现了6倍的性能提升。

加上一些其他技术优化,这种简便实现、高效执行的测试模式能够帮助企业的开发业务更快地度过繁杂的测试环节,尽快修复BUG、完善体验,无论是新品上线,还是新功能更新,都更加灵活、有弹性。

2、降低运营成本,直接减轻经营压力

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第一要务,云测试在开发测试阶段帮助实现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而另外一方面,它还能够直接从控制运营成本的角度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云测试能够缩减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减少硬件采购成本:传统测试需要购置所有消费者可能搭载的硬件,而且这个资源池随着品牌商的更新还需要不断填充,想想每年手机、平板等各种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发布会,甚至某些极小众产品型号也需要被照顾,对很多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B、缩减人力成本:云测试直接减少人力需求,如果一个企业的传统测试团队有10个人,使用Testin云测等企业的云端共享服务可能只需要5个人即能完成任务。如果一个测试工程师的工资是1.5~2万/月,少雇佣一个人,一年则至少节省20万以上的成本。

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测试领域,“上新”测试任务繁重,而新功能迭代的测试需求则低一些,而企业日常测试工作主要集中在后者,不太可能长期养一个团队来应付短期“上新”测试要求,这使得很多企业面临高峰期人力不足的问题,而通过Testin云测等平台提供的云测试服务,企业甚至不需要养一个固定的测试队伍,运营更有弹性。

3、应用场景跳出APP,回归“开发测试”本身

“云测试”由APP井喷时代的需求而产生,但其本质仍然是针对“开发测试”,这意味着,并非只有APP才能“享受”云测试,很多有开发要素的场景、不同类型的企业都会有云测试的需求,也成为了云测试企业的服务对象。

可以看到,Testin云测、百度、腾讯、阿里的业务场景都在不断扩充,例如Testin云测的测试领域除了APP应用,还包括软件、小程序、后台系统、网站、智能硬件、物联网系统等。

这其中,已经成为风潮的小程序的测试需求越来越旺盛,不管是上新还是迭代都更快,其测试需求首要的是业务逻辑,然后再是兼容性、性能、安全等(与APP应用先看兼容性有所区别),Testin云测亦可以为小程序更高频的测试需求提供服务。

基于此,事实上云测试的企业服务类型也进行了扩展,例如Testin云测除了互联网,还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类)、移动运营商、快消、广电、汽车、智能设备、政府和教育等类型的客户。

这意味着云测试作为To B服务的市场对象越来越多,平台本身的商业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当然,不同行业科技化程度以及对IT的投入也各不相同,云测试具体To B服务也有深浅的不同。

4、让企业对人力“求质不求量”的愿望在测试领域实现

直观上看,云测试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测试工作,可能导致测试工程师这个“工种”面临收缩的风险。

而事实上,在传统测试范围内,测试工程师们所做的其实大部分是重复劳动,云测试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能力的解放,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理解业务而专注于创新工作,发现更多产品优化的思路。

对企业而言,测试岗位也将进入“求质不求量”的时代,这反过来又会增加企业开发运营的效率,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测试成果。

对云测试平台而言,基于IT人喜欢抱团交流的特性,工程师小圈子也是一个不错的拓展方向,Testin云测就打造了一个集合国内最顶尖测试专家的测试者生态网络,提供各种知识分享的机会,测试工程师可以有机会零成本获取最先进的测试方法和最顶尖的测试理论知识,这在传统测试的时代是没有的。

反过来看,云测试平台帮助愿意学习、努力工作的测试工程师快速成长,这种共生关系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平台的权威属性、获得企业认同也有长远的价值。

增效、降本,云测试成为经济复苏加速器

除了增效、降本,云测试还能帮助企业更多?

云测试表面是一个数字化服务的模式,其实背后也依赖技术进步,例如上文提到的Testin云测推进测试效率提升,AI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AI化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也产生了一些“额外”的结果,那就是云测试平台自身可以演化出更多的服务。

总而言之,云测试模式在企业增效、降本的普遍迫切需求下,正迎来更大的机会窗口,而云测试平台不仅在测试业务上有更大的市场拓展可能,在云测试衍生的服务上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巨头和创新科技平台的共同推动下,云测试将在未来加速普及,惠及更多企业。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