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疫情期间,作为办公软件领域的头部企业,Zoom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明星股。自今年1月底以来,Zoom的股价从76美元左右飙升到3月30日收盘的151美元。即便中间经历了3次美股熔断,这位美股市场的明星仍然在两个月时间里市值翻了一倍。
尽管因疫情股价上涨势头很猛,但也“疫”外遭遇一场舆论危机。上周,Zoom发生了大规模视频泄露事故。受此负面新闻影响,4月6日,Zoom的股价大跌4.1%。对于Zoom来说,在风口正盛的关口遭遇用户泄露这样的危机,这确实是个很大的考验。
这次大规模泄露事件给Zoom的股价蒙上一层阴影,祸不单行的是甚至有评级机构下调Zoom评级至卖出。在接连遭遇负面新闻背后,Zoom真的只能靠疫情短期成就高估值,目前的Zoom体量真的撑不起市值?疫情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因疫情获利的Zoom又将在未来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疫情之下全球刮起云办公 Zoom股价疫外接连暴涨
进入4月份,疫情在全球的形势仍然还不太乐观。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8日6时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1413415例。从1月底到现在,全球确诊肺炎病例达到这么高的规模可以看出不少国家仍然还未迎来拐点。
1月底国内恰逢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开始爆发,而春节过后不少行业需要复工,其中云办公需求就应运而生,这也让钉钉、腾讯微信会议、飞书等办公软件用户需求量激增。在疫情期间,用户量最大的钉钉也是顺利出圈。在股市上,国内的会畅通讯、金山办公、美股的Zoom、Slack等为代表的公司也因疫情股价上涨迅猛。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遗憾的是国外却未能把握住防疫的最佳时期,在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前提下,不少欧美国家疫情情况在持续蔓延。根据新增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来看,以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仍然是新增病例的大户,这些国家的防疫仍然不能松懈。
这些主要的欧美国家是重要的经济体,其经济占据全球经济不少份额,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些国家也是在积极号召在家办公。因此,在全球云办公的大需求下,这也让全球办公软件板块迎来一轮高涨,其中作为头部平台的Zoom涨势尤为凸显。
从用户数据来看,全球在线业务急剧提升,Zoom的用户量也几何级数爆发,短短2个多月,用户量翻了20倍,到达了2亿。自从疫情爆发以来,Zoom已成为App Store上下载次数最多的免费应用程序,超过了TikTok,DoorDash和Disney +。
短期用户急速上涨,这也让Zoom的股价开启了一轮高涨模式,从1月底的76美元左右一度在3月23日股价涨到159.56创历史新高,目前市值也达到317.36亿美元,是垂直办公软件板块里市值最高的企业。对于Zoom来说,因疫情带来的用户流量很有可能会对它的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会带来很好的体现。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短期的激增用户流量也给Zoom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信息泄露成股价大跌导火线 祸不单行被评级机构质疑高估值
对于办公软件企业来说,他们给企业或者顾客提供的产品跟服务安全性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技术门槛的企业来说,选择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尤其会对隐私保密这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可惜的是,Zoom却在这个紧要关口摔了个大跟头。
一、“疫”外泄露视频 皆因Zoom技术出现失误
上周,Zoom“疫”外发生了大规模视频泄露事故。一位安全研究员发现,云存储上至少有1.5万个Zoom会议视频,可以供任何人观看。这些视频还广泛存在于YouTube等视频平台。消息一经媒体报道之外,Zoom的股价就接连在下跌。截止文章发稿,Zoom的盘后股价为112.25美元,盘后下跌1.32%。
就目前Zoom的处境来看,可以说是成也是“疫”外,败也是“疫”外。为何会发生视频泄露?根据Zoom官方给出的解释称:短短几周内,世界上每个人都突然在家工作、学习设社交。我们有大量用户在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我们的产品,带来了平台构建时无法预料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期间用户流量激增对于Zoom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考验Zoom在技术层面能否提供更稳定的解决方案,这次股价大跌就揭露出Zoom面临的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因这次视频泄露事件,也对Zoom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除了资本市场对其产生担忧股价有所下跌之外,与它合作的企业转身选择其竞争对手。目前Zoom的业务已经开始受到影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经禁止Zoom用于SpaceX和Tesla。而在发生这次疫情泄露之前,Zoom的安全性似乎就存在质疑。
二、被FBI警告遭NASA禁用 Zoom处于安全隐患风暴中
这次Zoom爆发视频泄露事件无疑是给它的股价带来不低的负面影响,但归根究底还是因为Zoom未能提前正视对于技术的重视。而在之前,4月3日,外媒报道称,NASA、SpaceX等公司已明令禁止员工使用Zoom。而FBI则就Zoom隐私安全问题发出警告,这一消息也直接导致Zoom股价下跌11%。
据悉此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布了针对Zoom Bombing的警告,要求经历Zoom Bombing的用户报告事件,同时提醒Zoom用户不要在网站上公开会议或广泛分享会议链接。接连发生这种负面新闻事件,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引起更多企业主跟用户的不信任,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关口正是几大办公软件巨头抢夺市场提升影响力的关键点。
尽管Zoom对外迅速公开了补救措施:在未来90天停止开发新功能,专注完善隐私和安全性。其还推出了K12教育专用隐私政策,并调整了程序默认选项,永久删除了部分追踪功能。对于Zoom来说,疫情期间让它的业务量激增,但同时也考验它的技术实力,如何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隐患对它的负面影响短期内也是一大考验。
三、因疫情带来股价大涨 目前Zoom高估值惹来质疑声
除了被外界担忧安全隐患问题之外,Zoom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则是如何能够向外界证明它能担得起现在的估值。此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爆发,线上视频概念股Zoom在一季度大涨超114%。在一些分析师看来,疫情只是短期的催化剂让Zoom的需求暴涨,很有可能现在的估值会出现明显的下滑。
最近,瑞信分析师表示,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最近由于新冠疫情而用户激增可能是短暂的,将该股的建议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盘”。该分析师指出:Zoom估值具有“超高溢价”,预计用户激增将是“短暂的”,或者主要因为免费用户和教育领域用户增长,而这两者都难以货币化。随着卫生事件出现转折,一切还将回到原来轨道。
以国内的钉钉、腾讯企业微信来看,疫情给这两个产品均带来一波很高的流量,但由于都是绝大部分服务都是以免费形式提供,因此他们也在商业化方面还在探索更多可能性。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云办公的需求在下降,这也让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软件的用户量大大减少。
从这次zoom股价涨势来看,推动其股价上涨更多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疫情推动zoom迎来了股价增长的高光时刻。一旦疫情好转,Zoom能否维持住现在的市值存在很多变数。经历疫情带来的飞速增长,以及安全问题的到解决后,Zoom的未来还可以走向何方?
疫情过后云办公需求将降温 Zoom抢夺存量市场保持高增长有点难
从目前全球抗疫形势来看,不少国家仍然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心,但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抗疫局面还是在不断好转。从国内来看,随着各省市在3月份进入正常复工以来,国内云办公的需求还是有所降温。从钉钉的百度指数来看,在2月13日,其搜索量达到巅峰,进入4月份之后搜索明显减少之后。
可以确定的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只是时间问题,不少国家也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跟办公,云办公需求也会相应的减少,对于以Zoom为代表的办公软件头部企业来说,这些平台的用户流量也会趋于正常。根据IDC的测算,全球云融合通信市场体量至2023年将在430亿美元左右。尽管办公软件行业市场空间仍然很庞大,但Zoom要想维持高增长并不简单。
一、B端市场竞争激烈,存量市场抢夺份额越发艰难
接下来Zoom的挑战是,全球视频会议市场超过百亿美元,Zoom的收入规模占比非常小,而且巨头如宝利通、CISCO技术也相对成熟,使得Zoom在B端市场争抢存量颇难。虽说Zoom的业务在B端市场具有较高的刚性需求,但根据它的业务来看营收还是很单一,目前并未在行业内树立较高的护城河,这也会在未来影响到它的营收增长。
Zoom的产品模式是主打视频会议模式,以科技巨头为代表的谷歌、微软都试图分食这个市场,谷歌在2017年就已发布全新视频会议应用Meet,最近微软又推出了一个不需要下载软件就能直接视频的「Meet Now」服务,据悉该产品主要是为了和日渐崛起的「Zoom」抗衡。可以预见到的是,在视频会议领域Zoom与科技巨头抢夺企业主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二、疫情过后如何留住这批C端用户并不容易。
不可否认疫情这段时间,全球不少办公软件巨头都获得了一波很大的用户流量增长,这也提高了他们在C端市场的影响力。只是“疫”外获得的流量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不得不选择云办公,但疫情过后都会回到正常办公行列,Zoom要想留住这批疫外获得用户并不是那么容易。
同时以Slack、微软Teams为例,他们都对这个用户群虎视眈眈。凭微软积累下来的强大的用户资源、其先天的平台优势以及品牌效应,Zoom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自3月23日股价达到历史新高以来,Zoom的股价近期已下跌近30%。因全球疫情蔓延引燃了云办公的需求,刺激了Zoom的股价上涨,但疫情这个外部因素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次视频泄露事件就暴露出Zoom在技术层面面临的一些问题。目前,全球云融合通信市场体量仍然很大,zoom现在的营收还是有可观的上升空间,只是如何在行业内更高的护城河恐是影响未来市值表现的关键。
本文来源:美股研究社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美国科技股和中概股,对美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