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餐饮商家过上了苦日子,好不容易抓到了外卖平台这个救命稻草,转头发现“佣金太高”,快要“承受不了”,于是一些地方餐饮协会联合起来发公开信“控诉”平台,惹来吃瓜群众纷纷围观。
凭借朴素的正义感,我们与发公开信的餐协站到了一起,都有指责美团“趁火打劫”的冲动。
然而,这真的是事实的全部吗?
让子弹飞一会儿后,我们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一方面,我们必须对餐饮商家生存艰难的“刨根究底”,把疫情的“冲击”这个笼统的概念往下拆解,就会发现餐饮商家面临的高门面租金等固定摊销成本才是“痛苦的根源”,一边是飘忽不定的收入,另一边是必须如数缴纳的固定支出,每一天都成为煎熬。
而外卖平台的佣金只是弹性制的支出——只有有生意的时候才会支出,它的增长一定伴随着商家的生意越来越好而进行。换言之,如果一个餐饮商家一天就卖几单,即便“零佣金”,它也很难生存。
让商家走出困境的根本方法,除了等待疫情退却后的消费者信心回归,还有各种政策的配套落地,包括减免租金、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等,这是系统工程,不能只苛责于一个互联网平台。
另一方面,即便回到所谓的“高佣金”本身,外卖平台也只是陪着一起被火烤,并没有也难以从中挣取什么超越道义的钱财。
佣金的大头都被直接发放给那些风里雨里冒着更高感染风险的小哥们了。疫情到来后,美团、京东、顺丰三大平台仍然运转,充当社会底层服务的基础设施角色,在外卖员供给紧张时,给仍然愿意提供跑腿服务的小哥们更好的待遇,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甚至,在失业潮若隐若现时,很多人打趣说,没钱生活,就去送外卖——外卖平台分明已经成为了就业市场的最后支撑,为这个行当里的从业者提供相对体面的收入,也是为这个社会夯实基础。
而佣金的收入结构,其实还道出外卖平台另一个“难言之隐”:美团虽然贵为“大公司”、“大平台”,但与BAT不一样,它在做的是真正的“脏活”、“累活”,要搭平台要搞数字化建设要在疫情时拼命想办法让商家多卖出餐食,躺着收钱的故事从来就不存在,毕竟,与“美团”这个概念关联的,有太多商家和底层就业者的福祉。
对美团只是在盈亏线上的佣金没必要过分敏感(一季度美团甚至预估亏损),更多心思应该聚焦到如何让餐饮大环境更好上,让消费者放心多点外卖,让更多小哥参与基本生活服务的保障上。
而无论如何,在风雨中,只有先“齐心”认识到困境的实质和佣金的真相,避免被带了节奏,餐饮协会、餐饮商家、外卖平台才能“协力”为行业走出困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