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博士深陷兑付危机,转卖核心业务“割肉求存”?

于斌 出处:二牛网 2020-05-06 07:56

 

鹏博士深陷兑付危机,转卖核心业务“割肉求存”?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

  临近五一假期的前几天,鹏博士因为发布的一则关于资产转让及受托运营数据中心业务的公告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按照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平盛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锦泉元和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转让数据中心的固定资产,转让价格为23亿元人民币。同时,与标的资产有关的数据中心业务仍由鹏博士继续运营和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鹏博士此次转让的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环,而新基建是当下市场最热门的风口,鹏博士在这时候选择将数据中心转手它人,极有可能是为了缓解其巨大的偿债压力,这暴露的是鹏博士目前所处的艰难境地。

 业绩连连下滑之下,鹏博士又遭商誉暴雷

  鹏博士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电信增值服务、网络监控、网络传媒业务等,公司专营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让鹏博士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立于各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基础服务提供商。

  近年来,随着三大运营商响应“提效增值”的要求而掀起了价格战,低价套餐、免费捆绑等活动“疯行”,竞争的白热化使得民营电信公司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这也就导致鹏博士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鹏博士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70亿元、68.60亿元和45.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68%、16.04%和12.68%。同期归母净利润数据分别为7.42亿元、3.81亿元和0.46亿元,同比降幅分别达到了3.20%、48.71%和86.44%。

  不仅如此,今年1月份鹏博士发布的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在2019年度的净利润亏损将达到51亿元至58亿元。可见,鹏博士的业绩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扩大,甚至净利润也从盈利的状态转为严重亏损。

  梳理鹏博士突然巨亏的原因,与其大额商誉计提减值、固定资产计提减值不无关系。根据鹏博士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7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38亿元,主要对象为长城宽带和北京电信通,其中长城宽带计提固定资产准备为20-24亿元、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4.81亿元,北京电信通计提固定资产准备6-9亿元,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56亿元。

  回看2012年年末的时候,鹏博士商誉仅为4.73亿元,此后由于企业开展并购战略,持续的“买买买”使得公司的商誉出现急速上升,到2017年年末,鹏博士商誉“飙升”到了21.6亿元,到2019年第三季度,鹏博士的商誉仍有20.9亿元。但是随着并购标的的业绩出现严重亏损,鹏博士商誉大幅减值也就无法避免了。

  2011年,鹏博士以10.8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长城宽带50%的股权和债权。2年后,鹏博士再次以7.12亿元的对价收购了长城宽带剩余的股权,并将长城宽带纳入合并报表,由此产生了15.37亿元的商誉。

  然而不幸的是,从2016年开始,长城宽带的业绩就开始出现下滑。2018年,长城宽带已亏损1.8亿元左右。2019年,长城宽带预计将给公司带来34-38亿元的损失,相当于公司2011年到2018年这八年累计的总盈利。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来追市场热点,并且热衷于炒概念做高股价,有的公司为了提高股价还不惜进行高溢价收购,这也就导致公司的商誉高企,曾经长城宽带就因为近7倍的高溢价率收购而饱受争议。但是随着业绩下滑、虚高商誉无法被利润所填平时,商誉泡沫被“戳破”,企业暴雷、股价暴跌也就纷至沓来。

  巨量债务集中到期,鹏博士高负债运营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鹏博士现金流紧张、兑付危机也接踵而至。

  在2017年末、2018年末及2019年9月30日,鹏博士账面上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等有息负债金额累计分别为42.11亿元、59.67亿元和63.7亿元,逐年递增趋势明显。与之相反的是,公司同期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却在逐年减少。2017年末、2018年末及2019年9月30日的公司货币资金数据分别是33.20 亿元、22.04亿元和19.24亿元,很显然是难以偿债的。

  特别是在今年年内,鹏博士发行的约50亿元的债券将集中到期,这些即将到期的债券分别为17鹏博债、18鹏博债和一笔境外美元债。

  其中,18鹏博债的回售金额接近1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几乎全部持有人都发起了回售。6月1日,鹏博士5亿美元的债券也将到期。到6月16日,余额10亿元的17鹏博债则同样面临着回售。这对于账面货币资金仅有19亿元的鹏博士来说,集中偿付的压力非常大。

  鹏博士当然意识到了风险。去年12月12日,鹏博士发布了《关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预案的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备案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不超过5年,利率参考发行时的市场情况,募资用途为偿还公司借款。

  这样“借新还旧”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拆东墙补西墙”只会让企业的债务越来越大,如果企业的营收与净利润持续下滑,那么鹏博士将会面临更大的债务危机。

  不过就在此时,“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根据新规规定,通过配股、发行优先股或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的,可以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这对于鹏博士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随后鹏博士发布定增预案,拟向欣鹏运、中安国际、广州瑞洺、余云辉等4名投资者发行股份4.3亿股、发行价5.73元/股,募集资金24.6亿元,全部用于偿还有息债务。

  但是,且不说目前该定增预案还没有下文,就算是公司真的能够募集到24.6亿元,这离堵上50亿元的债券窟窿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或许也是鹏博士“逼不得已”选择变卖资产的真实原因。

  鹏博士登陆A股以来,股价曾飙升到50多元,但随着业绩下滑、债务高企等问题不断暴露,其股价一路下跌至10元以下,最近更是在6、7元附近徘徊。这样的一个鹏博士,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