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靠顺风车一往无前,安全问题却引人担忧

于斌 出处:二牛网 2020-10-12 08:16

   投稿 | 谢治贤

  出品 | 于    见

  10月8日晚,嘀嗒正式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如果上市顺利,嘀嗒将成为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第一股”。

  目前,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的核心业务。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年,嘀嗒平台的总GTV为110亿元人民币,其中顺风车业务的GTV为85亿元人民币,占总GTV的77.3%。同时,根据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6.5%。

  招股说明书显示,嘀嗒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移动出行平台,专注于顺风乘车和出租车的发展。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乘车服务,约有1920万注册乘车者和980万经认证通过乘车者。

  同时,报告显示,嘀嗒在出租车在线预订市场上排名第二。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叫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招股说明书,嘀嗒在2019年完成了1.1亿在线出租车打车订单,并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了在线出租车打车服务。

  财务数据方面,招股书中显示2017、2018、2019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00万元、1.18亿元和5.81亿元,近年来的增长达到近12倍之多。与此同时,嘀嗒通过“信息服务费”和其他方式产生收入,并不拥有车辆,因此无需继续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支付大规模的激励措施和补贴,这使得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非常小。这种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使嘀嗒以最少的投资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并有效地促进了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

  可尽管核心的网约顺风车业务稳居市场榜首,但嘀嗒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顺风车资质的隐患、乘车平台的市场饱和度以及乘车安全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始终都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嘀嗒头顶。

  逆风翻盘,预计成为共享出行领域“第一股”

  根据嘀嗒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顺风车服务、出租车市场服务、广告服务等三部分。其中,顺风车业务使其在过去两年中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顺风车业务的收入占比为87.8%,其余两项分别为4.9%和7.2%,这三项业务在同一时期的毛利率分别为86.3%、30.2%和67.7%。从盈利能力和占比来看,顺风车业务堪称其支柱。

  市场规模和行业红利在过去两年中为嘀嗒主要财务数据的增长提供了支撑。根据嘀嗒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4900万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但2017年同期和2018年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9700万元、10.68亿元。自2019年以来,嘀嗒才得以实现盈利,当年利润1.72亿元,净利润率29.7%。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个月中嘀嗒实现净利润1.5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48.6%。

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靠顺风车一往无前,安全问题却引人担忧

  收益的增长,扭亏为盈的净利润以及其持续增长的态势似乎是嘀嗒IPO的最佳注脚。根据招股说明书,嘀嗒的毛利率从2017年的49.5%增长到2020年前六个月的86.3%。但是,与此同时,嘀嗒顺风乘车业务当前收入方式主要是收取私家车车主提供的服务费,出租车业务的收入模式相同,嘀嗒于2019年8月开始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

  在这种模式下,嘀嗒毛利率的增加更多地取决于服务费比率的增加。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6月30日止这四个统计期内,嘀嗒顺风车的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3.7%、4.1%、6.3%和8.3%。

  此外,在出租车市场上,嘀嗒正在帮助出租车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将出租车纳入新的出行市场。到目前为止,嘀嗒已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但是还有更多的东西尚未被“播撒耕种”。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的出租车数量为139.16万辆,出租车乘客总数为347.89亿。根据咨询公司的统计,在线乘车服务的旅客流量占37.1%,并且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出行市场的四种模式中,与网约车市场相比,顺风车和出租车服务费的佣金率通常较低。在行业中,在线汽车打车平台和出租车打车平台的佣金率一般小于10%,而网约车的佣金率可以高于20%。

  在当前话语权竞争相对激烈的顺风车和出租车服务市场中,服务费的提高空间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嘀嗒汽车未来毛利率的增长。

 支柱有可能会崩塌吗?

  回顾嘀嗒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它与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两个机会巧妙地相撞。

  2014年,出行领域的战争开始了,主要玩家也将他们的核心优势转向了主流领域。在这样的节点上,嘀嗒利用顺风车业务避免了与巨头的直接竞争,并逐渐站稳了脚跟。2018年,滴滴顺风的业务因多起事故而受挫,并进行了许多整改。同年,它宣布将无限期下线,下线时间长达435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顺风车用户和司机的快速迁移,使得嘀嗒出行迎来了迅猛增长。

  从嘀嗒的财务数据中找到这样的轨迹也并不困难。从2018年到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的GTV和收入数据增长迅速,GTV也从2017年的7亿增长到2018年的19亿、2019年的85亿,收入也从4900万元迅速增长到1.18亿元和5.81亿元人民币,并在2019年由巨额亏损转为盈利,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

  但是,从整个互联网出行的角度来看,嘀嗒当前的两个核心业务很难具有主流潜力,即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在这两个赛道上进行简单的下注,不仅很快会触到天花板,而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吃掉。同时,这种增长路径使我们很难看到嘀嗒出行的护城河所在。

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靠顺风车一往无前,安全问题却引人担忧

  以打车为例,嘀嗒一直是新出行领域的补充。根据数据,2018年我国顺风车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32.14亿元,同比增长21.29%。到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369.6亿元,但这与整个5000亿以上的在线汽车叫车市场相比,显然只是很小的一个细分。

  对于出租车市场,供应方资源相对稳定,互联网化是行业的整体趋势。第三方平台很难进行根本性的更改,也很难使用网络来夺取专有的话语权。

  从行业性质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专人汽车用户、出租车用户还是顺风车用户,在一定程度上用户的需求和属性都是高度重叠的,这也意味着具有较大交通优势的平台可以迅速进行补偿,实现业务模型之间的互通。

  当然,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善于补贴的滴滴,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后,借助于专车市场分流,嘀嗒又如何守住城池。同时,滴滴开放了相对多元化的业务系统,例如除专车外,还包括快车、青菜拼车和顺风车服务。特别是青菜拼车业务将大大承接原有顺风车市场的份额,而且滴滴顺风的业务逐渐恢复后,嘀嗒顺风的优势地位无疑将受到威胁。

  此外,作为资源整合式的顺风车比专车和其他业务更难管理,并且面临极大的监管不确定性,这也可能是嘀嗒最大的风险。目前,顺风车业务仍是嘀嗒的核心业务。在相关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有5000多起有关嘀嗒的投诉。

  嘀嗒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指出,嘀嗒可能在中国乘车市场中面临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要求和限制以及安全和隐私等问题。

  招股说明书显示,当前的法律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不能直接应用于嘀嗒的商业模式以及顺风车和智能出租车服务。将来,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并且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可能会对嘀嗒的业务产生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这些变化,并且可能会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一旦出事嘀嗒前路何在

  曾经滴滴顺风车遇到的问题,在嘀嗒出行中也普遍存在,只是目前经报道的事实不像滴滴那样触目惊心。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知悉,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2017年3月23日凌晨3点30分左右,受害人胡某通过嘀嗒的软件平台约乘由被告李某驾驶的奥迪汽车。从酒吧驶向受害者住所后,被告人李某停下了车,利用受害者的醉酒不清,用力拥抱并亲吻了坐在车上副驾驶位置的受害人,抚摸受害人的大腿并进行了一系列不法行为。在受害人胡某下车后,他跟随受害人到其住所,在受害者房间外的走廊上强行亲吻并拥抱受害者,强行闯入受害者房间,当受害者打开手机视频拍摄时,被告人李某才放弃离开。2017年4月19日,被告李某被公安机关逮捕。

  另一项判决显示,在2018年10月29日约晚上8点左右,被告肖某使用嘀嗒顺风车软件驾驶一辆棕色的MPV搭载受害人张某。当车辆行驶到高速公路延伸段东侧道路以东约4公里处时,被告肖某停下车来,然后来到后座违反张某的意愿,控制住张某双手后强行抚摸并亲吻。后来,由于张某抗拒并挣脱,肖某离开了现场。2018年10月30日,被告肖某被公安机关逮捕。

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靠顺风车一往无前,安全问题却引人担忧

  2019年1月,一位微博网友爆料说他被车主砍伤了手指,因为他不同意驾驶员在驾乘嘀嗒顺风车时要求临时加钱的要求。

  根据深圳市交通行政执法支队的微信消息,2019年9月,广东省梅州市的罗女士在搭乘嘀嗒顺风车时被没有运营资格的驾驶员蔡某猥亵。对此事件,嘀嗒回应说,该司机已被永久封禁,并且严厉打击了私下招揽顾客的行为。同时提醒乘客,当已知另一方离开平台进行交易时,仍然选择搭便车,这会给自己的出行带来安全风险,并且这也是违反合同的行为。

  根据网易科技在某专栏中的一份报道,“除了产品和运营,宋中杰一直坚信战略性的‘速度取胜’。嘀嗒拼车的首要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成本是多少则不太会在意。”

  嘀嗒CEO宋中杰曾经告诉网易记者:“在订单限制方面,其他竞争对手为了确保拼车出行的真实性,防止黑车参与,曾经规定每个车主每天不能超过两个订单,但嘀嗒没有这样的限制。竞争对手批评嘀嗒有很多黑车,但结果是嘀嗒的订单量猛增并超过了它们。”

  有专业人士调查发现,在淘宝和咸鱼上,可以通过“顺风车”和“在线汽车叫车业务”来搜索许多在线汽车叫车业务的中介。经过与其中之一联系,该中介表示可以进行嘀嗒审核资质代办,并要求添加微信进行详细交流。

  同时,该代理商的淘宝商店上挂着好几种“商品”,这些商品都与嘀嗒和哈啰顺风的业务有关。其中,最畅销的“嘀嗒顺风车”每月销售304件,还有买家评论技术不错、可以信任等话语。

  中介机构在微信上表示:“300元可以帮助您注册嘀嗒的驾驶员资质”,存在驾驶年龄不足、车辆老化、车辆型号不符、车主和驾驶执照差异等问题都可以帮助注册,只要他们提供身份证、驾驶执照和车辆照片,这些都不是问题。

  “嘀嗒200,哈啰150,嘀嗒、哈啰合办300元。”该中介表示,无需担心这些在线汽车叫车平台的面部识别系统,会使用你的个人身份来做到这一点,人脸识别记录也是你自己的图像。

  当被问及为什么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代理以及以后是否将被禁止时,中介说:“我们处于后台,如果审核没有问题,只需给我你的证件即可。”

  在询问了另外几家中介机构后,他们都表示可以进行嘀嗒和哈啰车主资质代办,价格在150-300元人民币之间。除了注册业务,他们还可以帮助网约车车主取消对帐户的封禁,恢复信任值,粉刷洗白帐户等,声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实际上,追溯顺风车的本质,并不该是以牟利为目的,也不能提供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但是,很多平台和驾驶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顺风车搭乘业务开展时,驾驶员与乘客之间的冲突就无法避免,且显出无法调和的态势。

  2019年,交通运输部和中国中央网络空间管理局等六个部门多次联合访问了在线汽车叫车平台,要求封锁潜在的安全风险并严格监管叫车服务。由此可见,网上打车的安全性已得到各方的重视。

  成立于2014年的嘀嗒,在经历过几次契机后,迅速在某些业务领域取得了主导优势。但不幸的是,这两个领域中,一个风险太大,无法有效监管评估;另一个基础太深厚,很难进行深入影响控制。而当嘀嗒企图凭借这两个业务进行上市时,给它支撑的两大支柱业务无疑成了最大的发展瓶颈和隐患所在,再加上未来运营资质、安全、市场饱和等多方面问题的逼近,嘀嗒出行在未来发展上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