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赛道,从来不缺资本故事。2023年12月中旬,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定位的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以下简称知行科技)。不过,上市后的知行科技,并没有在上市首日迎来股价大涨。
相反,在经历盘中大涨与盘中微涨后,最终以超过10%的跌幅收盘。知行科技上市之初就出现股价破发的势头,显然归因于投资者对其信心不足。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自动驾驶行业的通病在于,商业化尚未形成规模,发展前景难以看清。
尤其是相关技术、法律法规尚不成熟,也是知行科技等企业参与市场博弈的变数所在。那么,相比直接造车的企业,知行科技在自动驾驶赛道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带有多少想象力?
1
应用场景不足,知行科技难以实现营收规模化
据知行科技官网介绍,知行科技是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对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FC智能前视摄像头等实现汽车L2自动驾驶功能。
尽管其服务内容看似琳琅满目,但是在其为自动驾驶车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却明显存在应用场景不足,相关技术与应用难以落地的现实难题。
据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普及,在于应用场景的适配,目前主要应用在货运、公共交通等场景,未来也将逐渐拓展至私家车场景。不过,业内专业人士预测,按照自动驾驶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速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全面放开应用尚需时日。
体现在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知行科技业绩上,其营收虽然一直在高速增长,但是盈利尚遥遥无期。据知行科技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其收入分别为4765.5万元、1.78亿元和13.26亿元,2023年上半年收入达到5.43亿元,营收增速显而易见。
不过,知行科技的亏损绝对值也十分惊人。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其年内亏损分别为5382.7万元、4.64亿元、3.42亿元、9974.8万元。由此可见,当前的知行科技,可谓“增收不增利”。尽管知行科技的亏损也在大幅收窄,但是一旦成本控制不当、甚至长期不能实现正向盈利,恐怕投资者对上市后的知行科技,也没有多少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自动驾驶上游的企业都在集中解决高频场景的市场需求,一些长尾场景显得更为复杂、研发成本更高、复用价值更低,因此也将进一步影响其商业价值的放大。
此外,为了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关政策法规、准入规则、统一的评价标准出台,也尚需时日。因此,知行科技等企业还将面临来自政策层面、法律法规层面的挑战。所幸的是,近年自动驾驶行业的利好新规不断,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知行科技商业化落地的想象空间。
2
多轮资本“接力”,发展隐忧仍在
作为为数不多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商,知行科技此前也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公开数据显示,知行科技成立以来,先后完成数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理想汽车、讯飞创投、招商启航等知名机构。其中,理想汽车曾两次出手投资知行科技。
不过,在多轮资本的“接力”之下,知行科技上市后,股价也一度飙升。截至1月23日收盘,47.25港元/股的股价,相比其上市当日的收盘价25.85港元/股,已经涨了很多。
图源:知行汽车科技官网
只是,投资者的热捧之下,知行科技的发展隐忧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从营收结构来看,知行科技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贡献的营收比重在不断增加,但是整体毛利率却在下降。数据显示,该部分营收从2021年的占比48%,提升至知行科技的94%。
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知行科技约90%收入来自销售已装配印刷线路板(PCBA)产品。很显然,前者才是知行科技的核心。
不过,随着其营收的增长,知行科技的毛利率却不升反降,尤其是自2021年10月开始量产SuperVision后,该部分的营收贡献占比增长,毛利率却相对较低,更是直接影响了知行科技的盈利能力。
肉眼可见的是,在这样的业务转型之下,知行科技整体的毛利率正在大幅下降。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知行科技毛利率分别为20.1%、20.6%、8.3%。
另一方面,知行科技过于依赖单一客户,也在业内频遭诟病。招股书显示,吉利集团贡献了知行科技的绝大部分营收,而且贡献的营收占比越来越高。2021年、2022年,吉利集团贡献的收入分别9450万元、12.7亿元,占同期收入的53.0%及96.4%。
而吉利对知行科技相关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是源于其旗下车型极氪001走向量产,并十分畅销,此前,知行科技也与长城、奇瑞、吉利等多个主机厂达成了合作,拿到了一定数量的订单。
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弊端正在显现。最直接的表现是,极氪正在遭其他玩家“分食”。例如,据德赛西威2022年年报披露,2022年,德赛西威开发了极氪、吉利、比亚迪汽车等众多主流车企的项目订单。而且,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大屏座舱产品和高性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订单量快速提升。这也意味着,过于依赖吉利及极氪的知行科技,正在面临订单减少的风险。
除了大客户“依赖”外,知行科技的供应商依赖同样十分严重。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期间,Mobileye是知行科技在原材料及耗材方面,较为依赖的单一供应商。2020年至2022年,知行科技对Mobileye的采购额分别为570万元、7840万元和9.22亿元,分别占其总采购额的13.6%、54.6%和69.2%。
由此可见,尽管知行科技曾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在二级资本市场也“春风得意”,但是其来自供应链、客户端的发展隐忧仍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或将面临挑战。
3
自动驾驶赛道激战正酣,知行科技竞争力几何?
如上文所述,知行科技除了过于依赖大客户吉利外,还在L2自动驾驶赛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自动驾驶领域,业务边界并不清晰,而知行科技作为位居行业上游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现有的竞争对手及潜在的竞争对手都不会少。
据观察,知行科技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产业链的任何一环。例如,以博世等传统外资为代表的一级供应商。也就是直接与主机厂签订供应合同的供应商。知行科技同样属于这一类,因此其面临的竞争不仅包括来自外资企业的博世,还有同为本土品牌的德赛西威等企业。
除此以外,以百度、华为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软件企业实力也不容小觑,这类企业入局自动驾驶,往往是生态化布局,其业务范围甚至覆盖了上下游软硬件产业,因此也可能成为未来知行科技的竞争对手。
此外,除了理想汽车等投资方式入局自动驾驶上游解决方案等业务外,以特斯拉、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整车厂商,未来也可能实现相关技术的自主研发,替代知行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
而相比华为、百度等拥有资本优势、科技实力,而且有超强的软件算法等能力,以及与知行科技类似的传统与本土的硬件制造型企业,也因为其资本强势、制造能力优势等,知行科技似乎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而当其核心零部件过于依赖少数供应商、软件及相关应用等又需要依赖整车厂商时,知行汽车的优势,似乎只剩下为车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很显然,知行科技这样的市场定位,必然会让其规模化增长遇到瓶颈。
而一旦其过于依赖的大客户吉利等车企逐渐具备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与相关技术的自研能力后,知行科技的行业地位,恐怕更会岌岌可危。由此可见,虽然知行科技在行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或许只是暂时的,上市后挑战仍在。
4
结语
在自动驾驶商业化不断提速之时,知行科技无疑赶上了自动驾驶赛道的时代红利。因此,知行科技在上市前后,都获得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加持。
只是,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摆在知行科技面前的规模化盈利难题、客户与供应商过于单一的隐忧也逐渐暴露出来,而因为行业竞争加剧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也让投资者对知行科技的信心不足。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自动驾驶赛道的上游供应商,知行科技依然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因此也与众多车企达成了合作,并带来了营收规模的高速增长。期待上市以后的知行科技,能在资本的助力下,让其商业化进一步提速,为自动驾驶赛道带来更大的想象力。
根据天眼查显示,知行汽车科技 (苏州) 股份有限公司 (曾用名:知行汽车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6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家以从事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2633.034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21.0717万人民币,并已于2023年完成了IPO上市,交易金额6.56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