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DMALL走出物美“依赖症”?

@刘旷 出处:二牛网 2024-09-25 10:28


继上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之后,近期多点DMALL再度递表,准备逐梦港交所。算上之前的两次,这已经是多点DMALL第三次冲击IPO了。作为一家本地零售SaaS服务商,背靠物美集团的多点DMALL,这一路走得并不顺畅。


虽然一个上市流程就走了三年多,但对于亏损连连的多点DMALL而言,这条路必须走,而且非走不可。


患上物美依赖症


作为一家脱胎于物美集团的SaaS公司,多年来依靠物美这颗大树,多点DMALL一路茁壮成长。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多点DMALL的基本盘仍然离不开物美,甚至患上了“物美依赖症”。


首先,从市场开拓的角度上来看,虽然多点的客户数量在增加,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从公开的资料来看,当前多点的客户数量达到了677家,较2021年的352家增长了近五成,但仍然没形成规模,占据营收榜单的一些大客户,大多数都是依靠收并购来的。比如,2021年多点对拥有万家门店的锅圈食汇,进行了1.29亿元的股权投资,后者也顺利成为了多点的客户之一。


当下来看,收并购投资仍然是其拓展客户的主要手段,这点在多点DMALL中也有所提及。多点招股书中提到,寻求增长策略互补的战略合作,投资以及并购仍然是其IPO募资的重要一环,而这也构成了监管层质疑其业务独立性的关键点。


其次,从营收占比上来说,其关联方的五大公司成为了多点营收的绝对主力。从多点DMALL发布的招股书来看,该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其中有四家是物美系零售企业,分别为物美集团、麦德龙中国、重庆百货和新华百货。在这些关联方之外的第三方客户,报告期内为公司贡献的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比例的32.1%、33.4%、32.1%、26.7%。关联方业务占比过高,而第三方业务占比较低且呈现下滑的趋势,这构成了目前多点DMALL的主要挑战。


从公开资料来看,报告期内,多点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平均抽佣率,由2021年的0.3%增加至2023年的0.4%。而在过去三年,多点DMALL的净收益留存率(衡量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留住及扩大其现有客户群的能力,并表明客户忠诚度水平及彼等继续为公司的产品付费的意愿)也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为208%、140%及114%。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外界认为多点DMALL,不仅没有摆脱物美的依赖,甚至还加深了对物美的依赖。


对手多难突围


从行业来看,目前国内零售业数字化程度仍然较低,零售商仍面临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因而多点所在的零售SaaS行业前景可观。但放在国内市场来看,目前盘踞在这一市场的专业SaaS厂商并不少。


除上市公司有赞、微盟、悦商集团、光云科技、美登科技外,还有同样正寻求港股IPO的聚水潭,以及聚宝赞、企迈科技等一众SaaS企业。同时,京东、美团、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在不断加码本地生活,通过即时零售助力中小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不同于多点DMALL,上述平台有的有广泛的线下伙伴,有的拥有庞大的线下商超资源,或者本地服务资源,在如此强敌之下,多点面临的处境显然有点尴尬。


一是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多点DMALL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大商超资源进行合作。综合行业消息来看,多点APP的第三方客户,主要是中百集团、步步高、人人乐这种,非物美势力范围的地方商超。而大的商超资源,要么是阿里、京东等平台的自营商超,比如盒马、京东超市,要么是美团等本地生活平台的供应商,这使其在这一领域占不到优势。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多点的即时零售业务,就与包括美团、京东以及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呈竞争关系。而在这个领域,后者拥有前者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虽然目前多点也在尝试,跟

联华股份、农工商、胖东来、7-Eleven、罗森等业内头部客户达成合作,但多点并非唯一合作方,上述客户与京东、阿里、美团等平台也有广泛的合作,甚至后者的合作更加广泛。


二是来自客户层面的限制,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的是B端,但最终需要庞大的C端体量来构建闭环,但在这个层面多点明显有点吃亏。具体来说,互联网巨头们在进军B端的过程中,会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利用平台的海量流量,提升传统零售公司的变现效率,从而实现更高的业务价值。


然而,多点DMALL只能是自下而上,立足于传统零售,为这些传统客户寻找更多客户。两相对比之下,多点的用户效率和变现效率,很难跟上对方的步伐,而且这其中还存在一个强化路径。从更多的C端,再到更多的B端、更多的供应者,进而吸引更多的C端,吸引更多的B端,互联网公司的“飞轮效应”,于多点而言无异于降维打击。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2年,公司通过公司系统处理的GMV分别为58.4亿元、116.2亿元、144.1亿元,还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戛然而止。虽然其客户数量,从206家提升到了380家,但处理的GMV仅为41.5亿元,只增加了0.1亿元,增长几近停滞。


出海能成为破局关键吗?


在国内内卷严重、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多点早早将目光瞄准了海外,试图从海外市场寻求破局。对比国内的环境来说,国外的环境的确友好一点,毕竟海外市场很多互联网公司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双方尚可在一条线上竞技。那么,对于多点而言,出海谋食究竟机缘几何?


首先,从现状来看,多点的海外业务虽然有基础,但总体收入占比并不高。招股书显示,多点的业务,已扩展至中国香港、澳门、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波兰等地,2021年-2023年,多点Dmall来自外部客户的海外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分别占总收入的1.9%、5.4%及7.0%。海外收入由2021年的203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23亿元。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多点在海外的业务虽然进展迅猛,但在其总体收入中仍然占比较小,对其贡献还相当有限。如果按照目前每年3个点的递增速度,其海外收入的占比会逐渐增多,但在未来几年其绝对占比,仍然会比较小。


其次,从整体来看,多点的海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然处于投入期。根据多点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多点在海外市场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业务尚且处于投入期,目前还很难看到实际效益。多点在招股书募资说明书中表示,多点将推动海外扩张,并计划于2024年进入文莱以及印尼市场,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海外研发人员招聘,以及公司中南亚、欧洲、中东以及非洲等的海外发展。


综合来看,若依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多点在海外的收入,在未来的两三年内,都没有办法超越本土的收入占比。在效益方面,考虑到各种投入开支、新市场开拓试错等花销,海外市场在短期之内,显然仍无法充当现金奶牛。


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多点如此急迫地寻求上市了。毕竟出海大计要钱,国内市场竞争也要钱,多年亏损带来的亏空也需要融资来缓解,情势如此危急不上市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