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零售生意的新机会,属于两类实体玩家

@螳螂观察 出处:二牛网 2024-12-21 15:33

interlace,1

出品 | 螳螂观察

作者 | 易不二

正在加速全渠道转型的沃尔玛,有了新动作。

近日,沃尔玛中国与美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全国门店全量入驻,并接入美团配送。

此举意味着沃尔玛进一步加码全渠道,但背后释放的信号不止于此。

在实体零售正经历从供应链到用户端全方位变革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零供关系的重要性,行业也感受到引入更优质供给、摆脱“存量内卷”的紧迫性。

随着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连锁商超加码,即时零售或将成为“线下调改”之外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的另一重要方向。

实体零售的“即时增量”

2024年,变革已经成为零售业的关键词。而即时零售成为实体零售行业、大型连锁商超、传统零售人的重要增量。

除了沃尔玛,不少拥有成熟线下布局和供应链体系的大型连锁零售商,都在通过加码即时零售谋求快速转型,并已经收获了阶段性成果。

去年10月,永辉超市为应对转型需要,在全国门店与线上均增设“正品折扣店”,以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正品折扣模式,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多样性”和“速度”的需求,以加快商品的汰换效率。前段时间,永辉CEO在接受财新专访时透露,永辉超市已经入驻多个即时零售平台。

一直面临较大转型增长压力的传统超市卜蜂莲花,也在广东地区试点了即时零售闪电仓,将此前的“等客进店”转变为“送货上门”,并收获了不错效果。据市场人士了解,其目前开设的数个闪电仓“24小时快送超市”均已实现盈利。

实体零售的“即时增量”,除了属于主动转型的大型连锁实体零售,也被不少传统零售人找到。

interlace,1

安吉共橙便利店的老板徐祖萍,是典型的传统零售人,五十多岁的他,在零售领域摸爬滚打了快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去年12月,敏锐察觉到了即时零售大风口的徐祖萍,在浙江陆续开设了10 个便利店闪电仓,到现在做了不到一年,其主要负责的安吉店已经做到了top4。

徐祖萍表示,平均一天能送300单,6月份旺季能做到9000单。外卖能带来三分之二的营业额,好的时候还更多。

与徐祖萍嗅觉同样敏锐的,还有94年的年轻人张伟。

在回老家宁夏贺兰县开闪电仓做即时零售之前,张伟曾在西安做外卖代运营商工作,帮助中小型便利店、超市负责在线上平台开店,积攒了比较丰富的零售经验。所以,他率先看到了下沉市场做即时零售的好机会,并创立了邻豚便利店这个闪电仓品牌。

目前,邻豚便利店有接近1/3的店铺分布在宁夏各个县城,是本地县域消费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其中邻豚便利店贺兰县城店,在外卖平台的平均月销量已经超过5000单。

张伟预计,县城的便利店即时零售市场至少还有20%以上的年增长空间。

“供需错配”下的本地新机会

即时零售、前置仓、闪电仓等业态吸引大型连锁商超和传统零售人转型加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帮助实体零售玩家们抓住了本地“供需错配”产生的新机会。

过去实体零售,尤其是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会更倚重供应端的资源,对消费者需求的察觉与响应不够敏捷、不够有针对性。特别是“万物到家”的即时消费需求兴起后,本地能够与之匹配的供给还不够丰富。“供需错配”的短暂空白,也成为嗅觉灵敏的本地零售商们探查到的新机会。除了纷纷推着各地门店探索即时零售的连锁零售商以外,另一个很典型的群体,就是观察本地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传统零售从业者。

前文所述的邻豚便利店老板张伟,就将自己在贺兰县城的闪电仓开在一个居民小区的底商,店面面积并不大,但商品却有大约3000件。符合即时零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商品,是这家位置、面积并不占优势的便利店,最核心的武器。

interlace,1

张伟介绍说,线上点单、外卖30分钟送达的新型服务,主要是满足周边居民的即时性消费场景需要。因此,店内商品在备货时也和周边的超市形成差异化。比如,划分出行场景、宠物场景、应急场景、美妆场景、下午茶场景等,通过场景倒推来提供周边居民所急需的商品。

安吉徐祖萍的共橙闪电仓,也是同样的备货逻辑。因为安吉是个旅游大县,所以徐祖萍店里一次性被单床套、一次性浴缸套、水枪、手机防水套、水饮等卖得比较多的抢手货。

不仅如此,张伟的其他门店,都会根据店铺所在地段、区域的不同,在商品结构上做个性化区分。而徐祖萍甚至还愿意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提供仅退款服务。因此,他们都通过即时零售业态灵活地由“坐商”转型成“行商”,填补了本地出现的“供需错配”,挖掘到了本地零售的新增量。

迭代与分化并进的未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当前实体零售行业与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种良性循环还在不断深化。

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找到新增量的商家,愿意不断加码,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实体零售入局。这种情况下,平台的供给将越来越丰富,能够激发并满足的新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用户“外卖买万物”的心智和习惯也将越来越成熟。

一家名创优品门店的店长观察到:“过去,消费者的外卖购物车是买3、4件应急用品,比如一次性牙刷、卫生巾等,搭配一件日用品,现在大家习惯变了,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买3、4件日用品,搭配一个应急用品。”

interlace,1

正因为这样的良性循环,商务部等部门才在不久前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到店与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以助力解决零售业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优质供给不足、“内卷式”竞争等问题。

不过,这种双向良性循环,并不意味着实体零售只要布局即时零售、站上行业风口,前路就是一片坦途。

从目前积极入局即时零售行业的主力玩家来看,基本是大型连锁零售商、有经验的传统零售人。随着他们成为行业的主流供给,即时零售的供给体系将进入“专业化”提质的进程,这必然会推动行业走向分化和迭代的下一程:有专业能力者胜,部分经验和专业度匮乏的“小白”则可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离场。

毕竟,即时零售这门高度依赖“本地”的生意,同样有赖于参与者对于本地市场、本地消费需求的理解和洞察,这对于行业参与者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像徐祖萍的闪电仓选址,常规的繁华商圈或人流量大的地段,而是将其定在了市中心相对偏僻一点的位置。这里线下销售虽不突出,但交通十分便利,方便卸货以及骑手配送,契合即时零售以线上订单为主、依靠骑手配送的运营模式。

这样的决策魄力,仰仗的是其近三十年的专业经验。第一步选址就有着大学问,更别说核心的运营环节,选品、货品丰富程度、价格优惠程度、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售后服务态度等等,都对应着专业要求……

这也意味着,在各个环节都具备更高专业素养的入局者,更能在即时零售市场立足。

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到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元。同时,即时零售的市场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加速拓展。

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品类日益丰富,区域特征凸显等现状下,入局即时零售行业的正确姿势或许是,要么先让自身变得更专业,要么与更专业的人一起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