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之后:天翼云的“减速焦虑”与智能云豪赌

@刘旷 出处:二牛网 2025-04-24 10:30


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三大运营商集体将战略重心转向云、AI与智能算力,试图开辟新的增长航道。

回望2019年,中国移动的云业务收入不过区区19亿元,中国电信天翼云也仅为71亿元。然而,到了2024 年,移动云营收达1004亿元和天翼云营收达1139亿元,双双闯入“千亿俱乐部”,联通云也斩获686亿元佳绩。

这场看似风光无限的转型之路上处处荆棘,天翼云虽规模首破千亿,增速却悄然放缓。这一现象背后,是激烈竞争下市场趋于饱和的无奈,是前期粗放式扩张后的后劲不足,还是战略布局存在短板?

增速神话褪色

过去几年,天翼云曾凭借迅猛的增长势头,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摆在眼前:2024年天翼云的增速与往昔的狂飙突进相比,已然是天壤之别。

将目光投向整个运营商云市场,增速放缓之势尽显。2024 年,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20.4%、17.1%、34.5%,而在 2023 年,其对应增速为 66%、68%、42%,均大幅放缓。

三大运营商增长最快板块的云业务,已从狂飙转为慢跑,增速神话褪色的个中缘由,值得深究。

一方面,天翼云过往的规模扩张过度依赖基础设施资源,单纯依靠资源堆砌的增长,难以持久。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对于云服务的需求愈发多元化、精细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存储与计算资源,更渴望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高效稳定的服务质量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而天翼云在这些方面,显然还未跟上节奏。

另一方面,政务和国企市场是天翼云的主阵地,而这片曾经的“肥沃土壤”已然被开垦殆尽。

长期以来,凭借着政策优势与地缘关系,天翼云在这一领域斩获颇丰。但如今,政务和国企市场的项目趋于饱和,新的增量空间极为有限,而竞争却愈发激烈。与此同时,天翼云服务模式不够灵活,价格策略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小而精、小而快”的需求,渗透不足。

如此看来,天翼云增速放缓既是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问题的集中爆发,也是云服务市场竞争加剧、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

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面对增速放缓的态势,天翼云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和创新举措,试图重拾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AI成为运营商云业务“求增长”的共识。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曾表示:“没有AI就没有云的未来,除却AI不是云。”明确了 AI 在天翼云未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基于这一理念,中国电信在智能算力和 AI 技术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规划并建设全国 “2 + 3 + 7 + X”公共智算云池,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设两大万卡智算集群,为智能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层面,天翼云多点开花。比如:打造400G 弹性无损智算广域网络;推出通智超一体化智算加速平台“云骁” 与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慧聚”;自训练并发布了千亿参数规模的星辰语义等大模型。

在生态建设方面,天翼云“广结良缘”。中国电信接入算力合作伙伴50家,自有和接入的智能算力合计达到62EFLOPS。这一举措不仅扩充了自身的算力资源,还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云服务生态迈出了重要一步。

尽管天翼云在生态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从内部来看,虽然天翼云在智算规模上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其盈利模式尚未跑通。与阿里云在2024 财年经调整 EBITA 利润达 61.2 亿相比,天翼云在盈利能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导致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这对于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云服务企业来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从外部来看,与AWS 等国际云服务巨头相比,天翼云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AWS 拥有全球开发者生态,半年收入高达 505 亿美元,其庞大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生态形成了自我强化的正循环,用户迁移成本极高。

天翼云目前仍较为依赖运营商渠道,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生态建设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业务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缺乏国际化的生态优势,将使天翼云在与国际云服务巨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在新技术周期下的云服务市场竞争中,天翼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场战争,关乎天翼云的未来生死存亡,输不起,也不能输。

机遇与挑战“共舞”

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云服务市场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战略高地,而尽管AI 技术的发展为天翼云带来新的增量空间,但其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相比于其他互联网云巨头在AI的投入体量,运营商在云和AI增加的开支还是相对较少。当竞争对手不断升级技术、拓展服务边界时,天翼云或因资本的掣肘在原地艰难踏步,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未来的生存空间愈发逼仄。

据了解,2025 年,三大运营商在云和算力资本开支预估约 800 亿元,而字节跳动 2025 年资本开支高达 1600 亿元,仅 AI 基础设施投入就达 900 亿元;阿里巴巴更是豪掷 3800 亿元布局未来 3 年的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放眼全球,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 四大巨头在相关领域的资本支出合计超 3000 亿美元。

这种资本投入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天翼云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难以与互联网云巨头抗衡。在AI 算力成为云服务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算力不足意味着服务能力受限,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

另一方面,在全球云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天翼云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巨头的全方位围剿。

国际上,AWS、Azure、谷歌云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和生态护城河;国内市场,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云巨头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还在 AI 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挤压天翼云的生存空间。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兴的云服务企业如Snowflake、Cloudflare 等,凭借在云原生数据库、边缘计算等细分领域的创新优势,正在不断蚕食传统云巨头的市场份额,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千亿营收是天翼云深耕云海的里程碑,更是搏杀新纪元的战鼓。智能云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云服务企业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直面挑战,把握机遇,方能在这场云服务市场的生死较量中突出重围,赢得未来。


周阅读排行榜 TO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