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C行业科技创新升级,用户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3C行业各领域细分市场也以各自迥然不同的姿态生长着。在消费新常态影响下,2017年3C行业消费会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品牌主又该如何顺势而为,领跑市场?泰一数据为你深度剖析解读。
消费人群结构发生变化
在3C行业传统的营销战略规划中,目标消费人群年龄一般划分在18-45岁之间,而科技含量更高一些的数码电子产品则精准到20-35岁的人群。泰一数据在整合2014-2016年之间消费数据后发现以下新趋势:
“老年人市场”将被重新定义
打破当下社会对老年人“古板陈旧”的定义时,会发现越来越多老年人突破了年龄对他们的限制,他们也能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对新事物保持宽容接受的态度,近年来微信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普及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可以想象,3C行业在“老年人市场”有极大的开拓空间。
积极适应下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当“90后中年危机”疯传网络引发感慨时,我们忽然发现第一批00后已经年满17岁。对于00后而言,他们的父母更年轻,教育程度更高,更倾向于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孩子们的决策也更容易被父母看重与采纳。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00后可以接触到各类信息,自主意识渐渐觉醒。大批00后攻占了B站、豆瓣、QQ、微博等90后盘踞的阵地,携亿万弹幕和二次元的威力,刷新着被90后定义的青年文化。3C行业正迎来新一代的消费群体登场。而如何适应新一代消费者需求则成为3C行业在未来更重要的市场战略布局。
启示:随着老年人消费占比提高、新一代消费者逐渐登场,3C行业应重视这一现象,扩大对应市场布局,同时利用大数据深层次挖掘逐渐扩大的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并及时调整市场布局。
更细分化的消费市场
传统消费群体划分通常以年龄、性别、财富、区域等显性特征作为依据。当消费升级,定制化小众消费时代随之到来,消费群体划分则需要更注重消费群体的隐性特征。
举例来说,智能手机所面对的人群实际大不相同,年轻女性群体更看重手机摄像功能;商务人士更看重手机商务办公功能,以便取代电脑外出工作的不便利性;学生群体则更需要手机完善教学指导、屏蔽干扰学习的功能;再如单反相机,专业摄像师与普通摄影爱好者由于拍摄技术、拍摄目的的差别,其选购的侧重点也不一。
启示:3C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走向产品差异化、市场细分化的小众消费市场。新形态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品牌主需知己知彼,明确目标消费者需求是第一要素。通过大数据帮助企业搜寻目标用户群,挖掘每个用户人口属性、行为属性、社交属性、心理特征、习惯爱好等数据,不断叠加更新,抽象出完善的信息标签,搭建立体用户画像并为画像打上标签,依据标签区别管理目标用户群体,从而布局细分市场的战略规划。
用户体验是制胜之道
用户体验在狭义上定义是:用户使用产品的直观感受。用户体验实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且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积极的用户体验=品牌信誉,消极的用户体验=失去用户。在传统3C行业营销模式下,产品是营销中最关键因素。而网络营销时代,产品信息铺天盖地,用户选择范围无限扩大,用户意识逐渐觉醒,用户留存更加困难。“得用户者得天下”,用户成为营销中最关键因素。
打破用户身份界限
3C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性价比的提升,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改善,价格不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3C产品将像快消品一样普及到人们生活中,逐渐打破以往用“产品彰显身份”的界限。同时由于一二线城市购买渗透率不断饱和,三四线城市消费购买容量不断扩大,将逐渐成为消费主营市场。
启示:用户身份界限的打破意味着营销无边界时代到来,而当大多数企业都瞄准三四线城市这块蛋糕时,如何抢占先机,洞察三四线城市的潜在市场需求、消费者特征从而引导战略布局规划?大数据突破传统市场调研的不及时性、片面性。通过大数据创新技术,全面剖析数据背后隐藏的实况,从三四线城市市场容量、消费者购买力、竞品布局情况、人流量预测乃至店面选址等综合分析考究。
线上与线下消费比例将被拉近
虽然在3C行业消费渠道结构中,线下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店面租金、人工和运营成本的逐年上涨,使得线下门店运营举步维艰。而互联网普及、电子支付环境和物流配送服务的改善,3C行业线上零售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线上市场所占的比例逐年扩大。显然传统品牌主已意识到趋势变化,但因无法依靠自身能力透过分散而碎片的表象,发现隐藏于背后的实质。
启示:通过对分散、碎片化的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用户数据的采集和汇聚,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报表,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测趋势变化、指导品牌主市场决策,战略布局。
泰一数据拥有覆盖12大行业,超过6万品牌,25万商品,3000万基础数据积累。利用独有的数据挖掘算法、个性化的标签体系、全网实时数据监测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现技术,通过连续性的数据构建形成营销闭环,为3C行业客户实际的全业务场景提供消费者洞察、品牌研究与媒介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商业信息洞察,帮助客户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构数据价值发现和应用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