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在出行途中使用百度地图)
据百度地图工作人员透露,从2018国庆前、中期的数据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来自语音请求的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指令通过“语音”发出,用户已经习惯喊出“小度小度”来帮忙,“语音交互”动口不动手的方便、安全,已越来越多受到用户青睐。最常见的场景,例如开车行程中寻找加油站、停车场;搀着父母抱着孩子不方便敲字搜索;双手沾着有地方特色的美味食物碰不得手机……这时直接在百度地图里说出自己的需求,成为自然的互动状态。
除了语音外,智能导览、AR步导、AR周边搜索、未来出行预测、最佳拍照地点等百度地图里的“AI科技”是“十一”出行年轻用户喜欢的功能。其中不少功能由于实景带路的生动性和一目了然,被用户称为是“路痴的福音”,彻底解决了一大批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用户的烦恼;AR识楼更被用户称为黑科技,如果你来到了上海,会发现仅在上海陆家嘴地区就聚集了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等多个外观相似的知名高楼景观。“十一”来上海旅游的用户就可以利用百度地图的AR识楼功能来识别它们,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楚”了;而“未来出行预测”更逐渐成为出游用户的刚需。就在国庆首日,有网友感慨“多亏用百度地图预估了到高铁站的时间,平时50分钟的车程,在小长假突然被拉长到2个多小时,如果没看一眼地图,真就赶不上了。”
(网上热传的外国友人在北京圆明园使用百度地图AR体验馆,还原景点当年的模样)
上面这些用户需求的及时响应,背后都有百度强大的AI技术作为支撑。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介绍,以“智能语音助手”功能为例,百度地图要完成一次顺畅的语音需求响应,需要首先“听清”用户的指令,其次“听懂”用户的需求,最后调用相应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看似短短的三个环节,百度地图需要全面调动多项AI技术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在真实场景中做到语音优化、准确捕捉指令,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同时依托大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能力更好地对接服务。这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只在用户发出指令后秒级完成,由于有AI技术赋能,百度地图不断给用户带来更加舒心畅行的体验。
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王海峰表示,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面融入百度地图。一方面,地图数据的生产中,融合大量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技术,实时路况的采集与分析,以及对用户更友好、更便捷的交互,这些都离不开人工智能。同时,地图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在这个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技术会不断得到锤炼和进化。未来的交通、城市和整个社会,都将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巨大的变革。
当下,百度地图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正在逐渐落地。除了用户感受到的一系列的AI功能等,在智能出行、智能城市领域,百度地图也做了诸多探索,2017年,百度与雄安新区签约,助力雄安打造智能城市。百度地图也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达成合作,将相关大数据向中规院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组免费开放,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这还只是一角,李莹透露,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交通上,地图都将布局成为底层基础设施。此时,地图也不只是二维图像,而是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集合,地图为智能城市指挥交通、优化道路资源配置、规划每一台车辆出行,成为城市路网建设的“参谋者”。
最新数据显示,百度地图全球POI总数超1.5亿,覆盖850万公里道路里程,覆盖全球209个国家及地区。目前,百度地图每日响应位置服务近千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