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已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的亚洲电影,热度还在持续发酵中。作为《魔童降世》的续作,《魔童闹海》并没有陷入“狗尾续貂”的怪圈,反而做到了剧情更加圆融、画面更加惊艳、思考更加深邃,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朋友都选择走进影院观看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
至此,它已经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国漫,而是一封写给国人的情书——关乎叛逆与成长,关乎偏见与真相,也关乎我们心之一隅的倔强与温柔。“我看App”的小编们也都走进影院甚至二刷此片。
角色:产生共情,从角色身上看见自己
角色立则剧情起。《魔童闹海》中最动人的,不仅是哪吒的逆天改命,更是那些曾被视作“背景板”的角色们被赋予了血肉与灵魂。
申公豹这个角色有着出身妖族的卑微,是阐教神仙中的异类,却只能替人做着黑暗的勾当,背负耻辱的骂名。申小豹眼中的他如此神圣和高大,当申公豹偷偷将妖丹塞给弟弟时,却只能在圆谎和败露的矛盾不断挣扎。作为全村唯一的“希望”,申公豹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小镇做题家”的化身?土拨鼠大队的戏份看似无厘头,却是全片最辛辣的隐喻:它们戴着滑稽的矿工帽,衣衫褴褛、辛勤劳作不过只为糊口而已,也恰似现实中打工人背后的辛酸。
若说第一部中的虾兵蟹将是龙宫的点缀,这一部它们也成为了自己的主角。他们曾经也妥协过、逃避过、迷茫过,可换来的不过是更庞大的谎言和更绝望的境地:若都是一死,还不如拼一把。他们嘶吼着冲向陈塘关的画面让人为之一震。这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心劲、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战斗,像不像我们勤劳质朴的百姓们,在风雨之中不断绝处逢生,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魔童闹海》角色的成功,不单单在于烘托主角哪吒勇敢砸碎天劫咒,更在于形象刻画了众多小人物。是这些栩栩如生的“配角”让我们知道: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规则的荒诞后,依旧选择做自己的“闹海者”。
画面:五年打磨,每一帧都是国漫野心
导演饺子曾说:“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有这个潜力慢慢‘死磕’。”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五年时间,中国动画人用“不疯魔、不成活”的匠心证明了一件事:动画技术不是瓶颈,勇气诚意才是关键。
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在海水特效上实现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质的飞跃。每一条锁链的晃动轨迹、每一只妖兽的毛发细节都让人忍不住屏息,上万只妖兽身缠锁链从空中跃下的镜头堪称视觉奇观。更让人震撼的是“虚空裂口”下的熔岩倾泻:滚烫的红色液体裹挟着毁灭感扑面而来,又在触地的瞬间化为金色符文,东方神话的瑰丽与现代特效的磅礴在此刻完美交融。
饺子在采访中提到,团队曾尝试将部分重要镜头外包给国际顶级视效团队,但这些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带着傲慢与偏见。不用心的结果,必然导致呈现的效果远不达预期。面对这一困境,饺子团队集结了国内数十家动画公司自行打磨,才有了这一幕幕的惊艳。每一条龙都献出最坚硬的龙鳞,共同铸就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国漫铠甲。
如今,《魔童闹海》冲出国际,每一个国人都身体力行支持着、盼望着。这种托举精神,不同样是电影中万龙甲锻造过程最好的呼应吗?
主题:内核升级,从“不服天命”到“质疑规则”
如果说《魔童降世》是少年哪吒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打破了个人命运诅咒,那么《魔童闹海》就是以一场针对规则的质问。《魔童闹海》将矛头对准了三界秩序:玉虚宫的修仙制度、龙族永镇的海底诅咒、妖族被规训的宿命……制定规矩的却是黑暗之神的始作俑者,所谓的规训和天命,在那一刻都失去了意义。
申公豹为了一个“编制名额”,苦熬千年还要被元始天尊嘲讽“妖族不配”;龙王拼尽全族之力送敖丙“上岸”,却被告知“龙族永世不得升仙”。这哪里是神话?分明是现实中的“学历歧视”和“职场天花板”:这种将神话叙事与现实痛点焊接的功力,让电影从热血爽片进一步升级为社会寓言。
从一到多,从个体到社会,《魔童闹海》较之《魔童降世》的内涵与深度进一步扩大化了:它不再满足让观众仅仅为逆天改命感动,而是让我们思考:当天命化作更隐秘的体制压迫时,我们是否有勇气成为“叛逆者”?
哪吒砸碎的不仅是天劫咒,而是所谓的成功的价值体系,是世俗生活中我们所背负的方方面面的规则枷锁。这部电影没有造神,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泥潭中摸爬滚打却依旧仰望星空的凡人——这大概就是它能让众人共情的终极秘密。
小编相信每一位观众,在这部在神话里,都或多或少寻找到了对抗现实的温柔力量吧。
备注:我看App 公众号 投稿、入群 联系 ilookappvip
我看App 视频号 投稿 联系 wangyang-2news (选用有红包)